English

裘法祖教我们怎样看病

2008-07-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裘法祖

蜚声中外的医学泰斗、94岁的裘法祖院士,6月14日早晨突然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还身体健康,思维清晰,精力充沛地工作。

能不开刀就不开刀

武汉同济医院著名外科专家吴在德教授不忘恩师教诲:“能不开刀的就不要开刀,能小手术解决问题的就开小刀,必须要动大手术的患者,要开得彻底,开得好。一个外科医生,不要成为‘开刀家’。现在许多不该开的刀开了,结果酿成‘开刀病’。”

5月25日,裘老在同济医院病房为灾区伤员会诊,对双下肢受伤、右腿已被截肢的北川小伤员刘银旭,裘老说:“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他的左腿,他才16岁,还要为他以后能行走做好准备。”骨科教授夏仁云最终成功地保住了男孩的左腿。武汉市普爱医院著名手外科专家周必光教授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截肢可能是最为稳妥、简便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些时候开刀未必最好。”

今年54岁的邵女士,1991年患了乳腺瘤,当时武汉多家医院都说要开刀。希望能保住健全身体的邵女士慕名找到裘老,裘老仔细触诊后说“不用开刀”。邵女士前后三次去裘老那里治疗,按照裘老的要求做,病真的好了。邵女士幸运地免受一刀之痛及其不可预测的后患。

能不打针就不打针

武汉癌症康复会刘松寒1975年患乳腺癌,手术后胳臂发炎,留下一个1公分大小的瘤,是否继续打针治疗?她向裘教授请教。裘教授开的药,30年过去她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一瓶红霉素,一天吃5次,一次吃3颗。”她高兴地说:没想到吃3天就好了。

现在,只要有病,医生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打针导致的过敏性猝死、医源性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时时发生,全球每年130万人死于不安全的打针。其实,打针绝非治疗疾病的“杀手锏”。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去年9月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病人看病时,应首选药物治疗,尽量减少打针。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幼儿园女教师舒秀兰回忆,每次裘教授和夫人来接孙子时都嘱咐她,幼儿园孩子感冒发烧时,别随便喂药给孩子吃,如果发烧就先用冷毛巾物理降温再通知家人。

临床治疗,裘老一向用药谨慎,即使开刀,也尽量把手术做干净,力求少用药。

当下,我国的药物滥用情况惊人,每年近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成死于抗生素滥用。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要切记裘老的治病原则: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不用仪器检查就不用仪器检查

裘老医术高明,几十年行医练就了一手基本功。在给病人检查时,他总是首先用自己的“手艺”,先触诊探查,能不用仪器就不用仪器。他说现代的医学仪器虽然很先进,但花钱很多,有时候也会不精确。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龚建平教授讲述了5月28日上午裘老最后一次查房会诊时的情景。当天查房会诊的是一位直肠癌患者,结合其病情,裘老对年轻医生说,曾有一位便血的患者,一直被当成痔疮治疗,最后发现是直肠癌。这个误诊只是因为医生缺少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检查―――直肠指诊。

只要医生都能掌握好裘老看病的“四不”原则,就能最贴心地帮助患者;如果病人也能掌握好这个“四不”原则,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现代健康报》6.2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