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中国“太空行走”第一步

2008-09-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太空行走是空间出舱活动的俗称。严格地说,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是无法行走的,只能是飘来飘去;在其他天体上也只有在具有固态表面,如月球、火星等类地行星上才能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

太空是一个

对人体有致命伤害的环境。人们开展出舱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在太空漫步,观赏风光,而是有许多特殊的任务。

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迈入第二阶段。下一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发射空间实验室,开展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飞行的运营任务。

空间实验室是小型空间站,在轨运行寿命达5~10年之久。为完成此目标,太空行走和空间对接是最重要的两大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设备老化或出现故障等问题是免不了的,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检查、修理、更换。由此,掌握出舱活动的能力,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先决条件;它保证了昂贵的空间实验室能长寿命、高可靠地在轨道上运行,同时也为第三步――建造多舱组合式大型空间站创造条件。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完成舱外航天服研制、神舟飞船改装、气闸舱研制,以及航天员地面模拟出舱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工作,现已准备就绪。

链接一:著名的太空行走

“减肥” 太空行走颇具风险,虽然迄今尚未出现过重大事故,这与每次太空行走人们均慎之又慎有关,但小故障也时有发生。其中最大一回惊险发生在“第一次”。

1965年3月,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完成12分钟的太空行走后准备回舱时,由于航天服在太空中膨胀变大,他怎么也不能钻进只有1米直径的闸门,无论他怎样弯曲身体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来不及请示,冒着患减压病的风险,三次对航天服减压,才使航天服缩小了一点,终于挤进了闸门。这次他足足用了12分钟,等回到飞船时已大汗淋漓,航天服里全是汗水,一称体重,竟然少了6公斤。

“退烧” 1973年,美国发射了它的唯一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入轨后,发现它的一对太阳电池翼一个在上升时被高速气流冲掉了,另一个被流星防护罩碎片缠住,伸展不开,无法发电。同时,由于丧失了兼作防热用的微流星防护罩,“天空实验室”内的温度高达50℃。

首批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到舱外切断防护碎片,打开太阳电池翼,从而恢复供电。同时,他们把一顶从地面带来的伞状遮阳篷,铺设在“实验室”外朝阳一侧,使室内温度降到20℃左右的常温,从而挽救了濒临报废的“实验室”。

链接二:太空行走纪录

【首次太空行走】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从上升2号飞船走出,历时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首位太空女行人】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出礼炮7号空间站,历时3小时35分钟,成为世界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

  【最久的太空行走】一次太空行走时间最长是美国航天员赫尔姆斯和沃斯,他俩2001年3月11日从国际空间站出舱,太空行走达到8小时56分钟,大大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链接三:航天服

●气闸舱要设计成能容纳2位航天员,是因为航天员要穿着航天服出舱,必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实际上,航天员的服装相当于一个微型飞船。

●航天员的太空服装内还有废物收集器,以供紧急情况下收集大小便。而在早期的航天服里,配备的是尿不湿。

●太空行走之前,航天员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穿航天服、检查、吸氧等一般要两三个小时。

(《文汇报》9.21 江燕 李必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