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若即若离的文学与影视

2008-09-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小说和影视剧的关系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近日落幕的“春申原创文学奖”论坛上被再次提起。

放弃署名权为哪般?

作家李洱说:“我的小说现在也被改编成电影。改完以后我不看。制片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人物关系变了?你尽管变。让我署名,我说我不署名。如果放弃署名权给更

多的钱,那我选择要更多钱。”

会上,持和李洱相同观点的作家不在少数。作家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曾被姜文改编成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也因为这个电影,很多人知道了叶弥这个作家。而叶弥却表示:“还是应该把文学和影视区别开来。我觉得文学就应该是小说。影视直接面对着观众,有票房收入方面的考虑。而文学就应该完全考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应该过多考虑读者的需要。”

一流文学二流影视?

为什么这些得到影视改编“实惠”的作家,却把作家转向影视看作为一种“堕落”?难道一流的文学作品一定会产生二流的影视作品吗?

面对众多疑问,现实却给出反证。万方的《空镜子》原作的语言、叙事时空的安排都不那么尽如人意,但电视剧版的《空镜子》,则堪称近年来市民剧的经典之作。另外,《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暖》等影视剧,对原作美学含蕴的把握都表现不俗。

作家苏童、李森祥认为,“文学和影视是亲戚,它们不必过分勾结,也不必撇得很清。”“老百姓为什么想看电视,其实就是需要进行一种故事的消费。影视剧的原创力量,完全可以到小说中去寻找。”

(《文汇报》9.24 陈熙涵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