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岗村父子两代的土地“分合”试验

2008-10-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安徽小岗村,肯定了当地的土地流转试点。

小岗村的地能不能“合”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严德友出身“改革世家”,父亲严俊昌是30年前掀起中国农村“分田到户”的带头人之一。眼下,严德友的变革路径和父辈正相反

,他要将农村闲散的土地流转集中,统一经营。10多年的试验中,严德友发现由分到合的流转之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在率先“分田”的小岗村。

1997年,严德友担任小岗村的党支部书记,发现粮食产量已达到极限,要想再靠“包干式”的独立耕作难以增产增收。而且,小岗村和其他农村一样出现打工潮,导致农田闲置。“我就想把这些土地做精做透。”经过多方联系,严德友找到投资商,准备在小岗村租用600亩地,发展观光旅游业。

一切谈妥后,却遭到几个大包干带头人的反对,他的做法被认为是走回头路。最终因为小岗村的特殊性,这个方案被搁置。

打开土地流转的口子

当小岗村尝试土地流转受挫时,其他省市农村的土地变革正在悄然兴起。在浙江省,出现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到2001年底,共流转耕地326万亩,农村土地流转涉及村数占总村数的66.4%。

凤阳县也开始动起了土地流转的念头。2000年,县政府联系邻近的长江村,帮助小岗村发展农业,考察后确定建设一个葡萄示范园,并需要流转80亩土地,还允诺给予农户每亩1000元的补贴。但这个计划直到2001年都未能顺利推进。原因是村民有顾虑,怕如期拿不到租金,也怕葡萄园经营不好,最后影响耕种。

凤阳县委将严德友调回小岗村担任村主任,抓葡萄园工作。此时,严德友已是邻镇板桥镇党委副书记。由于是本村人,加上父亲的威信,严德友很快说服村民,以每亩500元/年的价格流转土地,租期20年。严德友算了一笔账,如今他一亩葡萄的年收益最少在2000元,而以前种水稻和小麦的收益只有五六百元。

2005年,一养猪场又从一些村民手里租了200亩地。此后,又有一个双孢菇培植项目被引进。至今小岗村的这3个项目已流转土地近600亩。

今年,小岗村委会就土地流转的意愿向全体村民做了一个调查,90%以上的村民同意土地流转。

尝试宅基地置换

目前,小岗村的土地流转还是处于较浅层次的承包、租赁。而对于抵押、宅基地的流转等法律有严格限制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

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说,县里已准备在小岗村进行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初步方案将建设集中的居住区,仅此一项就能省下1300到1400亩的建设用地。这些土地将被量化为每户的股权,作为农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如果顺利实施,今后这些土地所产生的利益将留给农民,而不像过去那样进了政府的腰包。

昔日的“改革先锋”严俊昌也体会到时代的变革。他的几个孙子目前都在外打工,他们对爷爷说以后到城里买房子不回农村了。“看来以后土地要自动集合到一起了。”严俊昌说。

(《新京报》10.13 钱昊平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