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师恩如父:女导演泣不成声悼谢晋

2008-10-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走进设在谢晋书房的灵堂,女导演们泣不成声。轻轻地将一支点燃的香,插在谢晋的遗像前,石晓华、鲍芝芳悲切地说道:“老师,是您教会了我们艺术,教会了我们生活,教会了我们做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恩师。”

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导演谢晋是一棵站立的伟岸的大树。人们知道,他发现了许多演员,而他培养了众多

的导演尤其是女导演却鲜为人知。

他在她们最困难时伸出援手

武珍年是谢晋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和《最后的贵族》的副导演。虽然长得黑黑瘦瘦,工作起来,武珍年却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很有点男子气。武珍年说,这都是向谢导学来的,跟在他的后面,不喜欢电影的人也会被他的激情燃烧,不得不热爱这份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武珍年的婚姻发生了问题。那个时期,婚姻问题不是小事是大事,谁在这个事上出了问题,往往被认为品行不端,作风不正。武珍年被宣布不得被重用,今后不能当导演。万念俱灰的她,想到谢晋,他是个正直、仗义的人,但她又不敢直接找他,找到在资料室工作的谢晋爱人徐大雯。大雯当晚和谢晋说了武珍年的情况。第二天,谢晋一到厂里就宣布:“下一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由小武来当副导演。”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谢晋力排众议,还是起用武珍年。回忆当年,武珍年强压心底的悲痛,说:“在我困难的时候,谢导向我伸出了手。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谢导,就没有我今天。”

石晓华是著名的儿童片导演,她执导的《泉水叮咚》,获得很高声誉。“文革”中,她被赶出文艺界。谢晋也不断遭到批判,但又不得不用谢晋。一部名为《磐石湾》的戏,交给谢晋拍摄。谢晋有了那么一点“小权”,立刻就把石晓华召到剧组。后来,石晓华跟着谢晋拍了《青春》《啊,摇篮》两部戏。这两部戏,都是谢晋点的名,让她做他的副导演。石晓华说:“谢导在我心中的地位,超过了父母。父母养育了我,但是引导我走上艺术之路,并且取得成功的,是谢晋老师。”

他教会她们艺术创作的真谛

有一天,石晓华随谢晋去机场拍戏。到了那儿,谢晋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让你们坐一次直升机。”大家高兴地上了飞机,但是,左等右等不见起飞。随后传来消息,前面的一架出事了,掉下来了。大家慌了,说不要飞了。部队同志也说不飞了。但是,谢晋坚决地说:“飞”。飞机起飞了,所有的人都紧张得不得了,只有谢导一个镇定自若,谈笑风生,给大家讲了很多故事。

石晓华说:“可惜,我一个也没有听进去。心里在祈祷,快平平安安下来吧,直到飞机落地,我还失魂落魄。”这时,谢晋严肃地对大家说:“今天为什么让你们坐一回直升机?因为我们的戏中有一场戏要拍到直升机。你们连坐都没坐过,怎么会有感受,怎么去分镜头,怎么去导好戏?”石晓华恍然大悟,深为感动。她明白了,艺术是需要献身的。这就是谢晋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艺术成就的根本所在。

在《啊,摇篮》中,谢晋让黄蜀芹把驴子管好。管驴子,对于成长于城市中的黄蜀芹来说,还真是个难事,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驴。谢晋对她说:“我要的是真实。一定要让驴转圈狂奔起来。”黄蜀芹说:“拍摄时,不行的话,演员可以一遍遍地重来。让驴重来是不可能的,只能一遍就过。我就天天和驴在一起,和它们亲近,弄得浑身又脏又臭。拍摄那天,我把驴牵到离镜头十几米的地方。我站在它前面,两腿分开,两手高举,以免驴乱跑。等开拍的口令一下,我放下手,与驴一起冲了出来。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从此,我知道什么叫认真,什么叫献身艺术。”

鲍芝芳是《牧马人》和《秋瑾》的副导演。她说:“能够做谢导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牧马人》是第一部涉及‘反右’题材的戏,在政治上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谢导顶下来了。”

(《新华每日电讯》10.22 赵兰英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