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作家何时才能“进城”

2008-11-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获茅盾文学奖的4部作品中,当下城市题材的一部也没有。评论家陈晓明指出,中国作家写城市一直不成功,“都市题材对中国作家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一直在乡村“游走”的中国作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进城”呢?

评论家李敬泽分析说,中国文学传统强调文以载道,这“道”长年植根于乡村,厚重、历史感、宏大

等名词“天然属于农村”。可是,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变,“乡土中国”正在迅速城市化,难道我们的作家们就一味沉浸在历史当中,永不去关注当下的都市吗?

当然,写都市的实力作家并非没有,比如池莉。池莉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汉,她的写作也充满了浓浓的“汉味”。只是她所写的市民生活只有场景和风情,缺乏整体感和历史感。

国外的优秀小说其实也有乡村文学的传统,但都市题材从没缺过。狄更斯写英国中下层市民、巴尔扎克写巴黎“上流社会”、德莱塞写美国的进城妇女……当代欧美的都市文学甚至已发展到“反都市”,在内容和思想性上都相当地成熟。而我们的都市题材小说,只有言情、商战、官场类的比较“火爆”,实在发人深省。

其实,我国也不缺少都市文学渊源。“茅盾奖”所纪念的茅盾,其代表作品《子夜》就是都市题材,不但展示了上海的方方面面,更再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可谓是一部史诗式的巨著。为什么以前的作家能写城市,现在的作家却在城外“徘徊”,或者根本就不想进城呢?

(《深圳商报》10.29 李清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