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代北京的俄罗斯旗人

2008-11-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3年前,一个来自俄罗斯的旅行团来到了黑龙江边的黑河口岸。他们背负着厚重的使命――寻根问祖。因为这些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北京的京师八旗。

1665年,原为流放犯,当时任俄国一个煮盐场管事的尼基弗尔・罗曼诺维奇・切尔尼戈夫斯基在杀人劫财后,伙同84个亡命徒,一起流窜到了当时属于中国领土

的阿尔巴津城。阿尔巴津,在中国文献中称“雅克萨”。

这伙亡命徒盘踞雅克萨以后,四处掠夺,骚扰地方。他们的胡作非为很快被清廷知晓。清政府派兵攻打雅克萨城。但清军一走,他们马上又重操旧业。康熙皇帝做出决断:必须毁掉雅克萨城,彻底根除边境祸端。因此,康熙二十四年,皇帝谕令都统郎谈率领三千名士兵,向雅克萨城进发。

雅克萨城被毁后,俘获151个俘虏。其中101人希望返回俄国,50个人愿意效忠满清。郎谈决定:愿意返回俄国的,跟随他返回京城;那些表示愿意效忠清朝的人,则一律发往盛京。

跟随郎谈返京的这101人被编在了负责保卫京畿的八旗兵的镶黄旗中,为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驻地在北京东直门外的胡家园胡同。清政府对俘虏中的军官分别赐予了四品至七品的官衔;同时像对其他满人一样,赐予了他们房屋、土地、津贴,连衣服都是定期配给,并且将步军统领衙门里的女犯赐予他们为妻。

然而,这些本就是亡命之徒的流亡分子,一旦没有了法律的约束,便如脱缰的野马,变成了一群强盗、酒鬼和不可思议的暴徒,因此成了北京城中的不安定因素。

康熙皇帝还赐予被带到北京的阿尔巴津人三年绝对的自由。很快三年自由期过去,官府对于那些早就应该予以处置的凶犯也开始着手办理。活下来的阿尔巴津人被迫抛弃无拘无束的猎人性格,接受北京城市文化。

阿尔巴津人在北京的迅速汉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身边女人的作用。这些女人不仅教他们汉语和中国习俗,而且还大力灌输自己的宗教信仰。于是,这些阿尔巴津人不再与教堂中的司祭往来,也开始学习中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中国的神?。他们脱下了原色粗呢外衣,换上了苏杭的锦缎衣服,脱下了兽皮靴,换上了中国撒口缎鞋。到了道光朝,这些阿尔巴津的猎人,已经变成了一些操着“京片子”口音,善于提笼架鸟斗蟋蟀的标准旗人了。

现在的北京城很难找到当年俄罗斯旗人的踪迹了。汉化的俄罗斯旗人,大多改为罗、何、姚等姓。

(《世界博览》2008年第22期 杨多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