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名金融理财师的理财之路

2008-11-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牛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预期未来,扩张消费;而熊市却把很多潜在的消费行为扼杀了,让很多中产者的美梦破灭。

张荣辉是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西单理财中心主任、首席金融理财师。他是因为2006、2007年的大牛市而真正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的。他既是从业者,是资

本市场的追随者,也是市场的受益者,现在又是煎熬者。以下是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自述:

房子与车子

我在30岁左右遇到了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先是结婚,接着有了孩子。

199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工商银行时,房改已经启动,我刚就业就失去了住房。最后,还是亲戚帮忙找到两间平房先住着,小孩就出生在租的平房里。

2000年底,被逼得没办法了,我只有考虑买房。银行的收入体现在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不同部门,我从部队转业是正营职,做的却是银行最低级的工作,出纳、点钱、拎包送钱。在我看来,这是一种80%体力,15%技能、5%责任的工作,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我当时的收入2000块钱多一点,我爱人也是这水平。我们在丰台区看到一处商品房,每平方米3600多元。

办完按揭后,我从“无产者”成了“有产者”,但房贷支出却成了我最大的负担和压力。我办的是18年期的贷款,按揭最初三年的压力很大,一个月还款额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当时,职业前景是另一个让人忧虑的地方,我可不想在出纳的位置上干一辈子。想了很久,决定到“人大”读金融学的在职研究生。费用要3万块钱,尽管家里钱缺得厉害,还是咬咬牙交了。

我从事的行业让我人生的困局发生了转折。让我资产增幅比较大的是两方面:一是金融业这几年的发展,普遍薪资都有较大的提升。2002年,我通过了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考试,2004年,我从工行跳槽到光大,收入提高了百分之七八十;二是证券市场的资产增值。2003年,我在给客户做投资的过程中,自己也开始做投资,我紧紧抓住了2006、2007年股市大好的这次机会。

从2003年开始,我把储蓄的钱逐渐加到投资里。一开始还是比较谨慎,2007年“5・30”之前,我认为市场已经看不懂了,涨成这样,真觉得后市很让人害怕,我就把基金和股票里的钱都出来了。当时是想用这钱买辆20万元左右的车,在同价位各个品牌之间比较了很久。

结果,这次逃得很准,随后不久就是“5・30”暴跌,不到6月中旬,我觉得市场跌得差不多了,基金净值也下了不少,我就拿打算买车的钱又买进去了,市场果然还真就修复了“5・30”的跌幅,我出来的40万元正好抄了一个底,到6月份结束,这40万又整整多赚出来20万元。现在想,这完全是偶然碰上了,既是直觉,也是运气。我就把买车的预算增加了一倍,由20万变成40万元,买了一辆奥迪A6。

教育与孩子

2006年,有了一些资产性收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我这一年的大事。

从2003年从事理财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接触财富状况和社会资源更好的人,也了解到他们花费在子女身上的心血,和为子女做的选择。

我的房子买在丰台,按区划分,孩子应该在“丰台一小”念小学。有一次,一个客户对我说,他认识海淀实验小学的人,能够托关系把我小孩介绍过去。跨区转学,要交3万块钱赞助费。这当然是个机会,但2006年7、8月份,我在股市里的收益还算不上很丰厚,因此,为了这3万块钱,我权衡了很多,最后决定支付。

我觉得这也是中产阶层的一个普遍问题。第一,他有点资产了,觉得有这部分财力能支持孩子更好的教育;第二,在社会活动力上,他又多少有一点社会关系。这时候,他肯定要做选择了,他会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财力为子女争取好的教育资源。这就是中产阶层的烦恼,有些事情他能做,但又要踮着脚尖做,很累啊。

为了小孩上学,我们全家搬到了海淀区,在那儿租了套房子,从2006年起就一直住在那里。教育这块支出在我的家庭财务结构里占了很大一块,我们3口之家,孩子的花费跟我们夫妻俩基本上是三足鼎立了。尽管现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了,学费省了,但其他支出多得多了。我的一个朋友,孩子跟我的小孩一个年级,他给小孩报了三个班,周日从上午9点一直上到晚上,上午“奥数”,下午上乐器,晚上上英语课。我现在也打算给孩子报个体育班。一学期,要交2000元左右的学费,一周就两小时。

2006下半年,股市继续一路上扬。当时,我的资产已经翻番,给孩子花钱也更不心疼了。另外,认为赚了些钱,就想再贷款买套房,因为孩子在海淀读书。但买房的需求毕竟不是特别急迫,股市仍然高歌猛进,我权衡了半天,是拿出来买房好,还是继续入在股市好。我当时认为,市场还有行情,买完房子,资金就失去流动性了,放在股市里既能有收益,还可以随时兑现出来,反复思考,最终放弃了买房的计划。其实我爱人老劝我,说市场不可能一直这么好,能罢手就罢手。我总觉得自己是专业人士,这上面还是听我的意见。现在回想,还是旁观者清啊。

2007年牛市进入尾声,但我的收益率保持得还是不错。这年底,我给在哈尔滨的父母寄去了10万块钱,给他们在哈尔滨买了套房子。

惨烈的缩水

说实话,我们做这一行的,也是靠天吃饭,对于牛熊市交替,对于经济周期,应该说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但是对于今年市场的这种变化,没人见过。

2007年底,我跟几个业内朋友一起交流,说这个市场从高点跌个30%,我们从心里都是能承受的。我对今年市场预期有两点基本看法:一是降低收益目标,定位在10%到15%就差不多了;二是要调整投资的资产配置,把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降低规模。原先打新股的理财产品肯定不可能在这一年特别风光了,要做一些保本类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但是专业投资人也会犯错误,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自己意识到了,说到了,但在内心深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市场的疯狂,市场越涨,人的情绪越高涨,人的信心也就越足,投到股市和基金市场里的钱就越多。我自己也是,刚开始,30%的钱,后来就不断地加,每月的薪水不断往里入,收益也不套现,全部继续选择分红再投资,不断累积。最多的时候,我95%的钱都在市场里。

不断下跌中,我又始终对市场抱有一丝侥幸,以为市场触底了,会转好的,4000点觉得有希望了,3000点觉得该转好了,2000点认为不应该再跌了,市场却让我们的期望一次次落空。

我1999年到金融行业,除了2004年有过一个小高潮,市场一直是小牛大熊的状态,但是上次熊市总的来说是一个缓慢的状态,很多人也受了损失,但它是一点一点下来的,而且当时理财观念的普及远比不上经过这轮牛市后的深入人心。这次不同,很多家庭把国债拿出来排队买基金,结果,市场飞流直下,对人的心理冲击是相当巨大的。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和我的客户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资产缩水在30%到50%。

把伤口掩盖起来

现在从个人来说,我的资产收入基本没有了,收入大幅减少,但家庭开支和税收负担没有缩减,心理压力明显重了。那辆奥迪,是这几年支出最大的一项了,其他基本还是回到银行储蓄里。

我相信,我自己就很有代表性,很多人跟我一样,2007年有很多预期,想好好休个假,一家人出国旅游,假如好行情持续到现在,这些肯定都会实现了。

现在的时刻,对我们是一种煎熬,压力非常大,这种感觉是非业内人士体会不了的。我的很多同行都跟我说自己快得抑郁症了。也有一些客户因为理财顾问的推荐购买了某个基金遭受损失,找到银行,找顾问去闹。很多客户都是在高点进的,现在肯定伤痕累累,我的压力是要跟客户去沟通,他们毕竟受伤了。我虽然也受伤了,我要把自己的伤口掩盖起来,要尽量让客户相信,伤口终有一天会愈合。

  (《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41期 朱文轶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