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魏巍与一位志愿军英雄后代的故事

2008-11-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58年前,生身父亲牺牲了。58年后,精神上的父亲魏巍也走了。然而,他们又没有走远,因为这两个父亲就像两棵参天大树一样已经深深地根植在隋凤喜的心里――

从未谋面的英雄父亲

隋凤喜15岁那年的一天,老师领着

上中学二年级的他和同学们朗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如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们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魏巍和隋凤喜(右)

读到“隋金山”这三个字时,隋凤喜心里一惊:这不是父亲的名字吗?难道自己早亡的父亲是这样的英雄?是不是重名呢?他向老师说了自己的疑惑。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到县民政局询问,终于得到了证实:作家魏巍写的隋金山确实是自己死去的父亲!

隋金山的原籍是吉林省蛟河县(现为市)横道河子漂河川,自幼父母早逝,寄居在爷爷家。“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爷爷就在新站镇被日本鬼子扔进狼狗圈,被狼狗活活咬死,不久奶奶也含恨死去。国恨家仇,在隋金山的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一天傍晚,隋金山在山中打柴,碰巧遇到一个迷路的日本兵,他悄悄地隐到大树后,乘其不备,奋力举起柴刀,劈死了这个日本兵。

1946年12月,隋金山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营当战士。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四平、长春的战斗,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东北解放后,隋金山随军南下,多次立功受奖。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排长的隋金山带领战友们奉命向中朝边境集结。部队在九台驻扎时,隋金山写信给妻子陈桂芝,要她带上从未见过面的儿子隋凤喜来部队。然而,当陈桂芝刚刚准备好路费要动身时,又收到隋金山的第二封信,告诉她部队马上开拔,不要来了。此后陆续有隋金山的立功喜报寄回家乡。1950年底的一天,部队派人送来了隋金山最后的“军功章”――烈属证!陈桂芝知道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隋凤喜在魏巍的作品和档案中详细地了解了父亲牺牲的经过:1950年11月25日,隋金山所在的三连接到切断松骨峰下军隅里(朝鲜城市名)敌军退路的命令。敌人为了夺路逃命,动用了30多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扫射,投燃烧弹;同时在地面用10辆坦克和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连续几次凶猛冲锋。三连阵地上的土都被打翻过来了,飞机投掷的汽油燃烧弹把阵地都烧红了,但三连的勇士们仍寸步不让……这场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开始肉搏战……隋金山等十几位志愿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在掩埋烈士们遗体时人们发现,隋金山的嘴里还含着被咬下来的敌人的半个滴血的耳朵。他牺牲时年仅26岁。

境界,在魏老的关怀下升华

1969年1月,22岁的隋凤喜参军,在辽宁锦州叶柏寿镇守卫大桥。1970年夏季他突然患了肺结核,在医院住了半年。后来又复发两次,不得不在1973年5月因病转业,到蛟河县煤建石油公司油库做保卫工作。

1975年5月他和在一家福利厂工作的女工于桂兰结婚,一年后有了儿子隋义。1976年秋天,隋凤喜的肺结核病又一次复发,经医院检查肺叶已穿孔成洞。出院后,他被调到了物资局下属的燃料公司当收发员,工资不高,加上每月买药和偿还住院欠下的医药费,所剩无几。1984年,妻子下岗,这更令隋凤喜一家陷入困境。

最困难的时候,隋凤喜打开了那瓶偷偷买来的“敌敌畏”。这时,他猛地想到了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见魏老一面!

他给魏老写了一封信,表达感谢,叙说自己的辛酸和坎坷,这封信足足写了八九页。

1984年5月30日,正在收发室值班的隋凤喜突然接到一封北京的来信,信封上署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的字样,下面是一个大大的“魏”字!隋凤喜两手哆嗦地拆开了来信:

隋凤喜同志:

5月10日的来信收到,很高兴。听你说你是隋金山烈士的后代,更高兴。知你遭遇不很顺利,生活也颇为困难。你过去参加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做了几年工作,这都是为人民出力,是有价值的、光荣的,望你不要感到委屈和伤怀。尤其你是烈士的后代,更要以先烈为榜样。但是,你的困难,我认为是应当解决的……

我将你的证明和信,附上我的信寄给你父原来的部队,由他们设法和吉林交涉解决。你心里放宽一些,不要忧愁、悲伤……

读着魏老的来信,隋凤喜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自责、内疚和悔恨一齐涌上了心头,魏老在信里热情的鼓励、恳切的希望和叮嘱像一记重锤,砸在他的心上!

魏老还几次写信给部队及地方政府,请求帮助解决隋凤喜的生活困难问题。在魏老的努力下,隋凤喜的医疗费、住房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就这样,一个普通的烈士后代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建立起了频繁的书信联系和亲密友情。

1997年初,上高一的女儿隋心的学费还未凑上。从这年大年初三开始,隋凤喜一早一晚推着三轮车开始在大街小巷四处穿梭搜寻捡破烂。一个月后,硬是“捡”出了女儿的学费,隋凤喜把这事告诉了魏老,魏老高兴地连声说:“好样的,不愧是隋金山的儿子,有你爸那劲头!”

1998年初,隋凤喜在单位下了岗。这些年,他蹬过人力三轮车,卖过豆腐,捡过破烂,卖过卫生纸小百货。但他很知足,脸上总露出憨厚的笑容。

1998年8月,因病复发在家休养的隋凤喜听说街道正在为南方洪灾募捐,便将原准备买药的500元钱送到居委会。当居委会主任打开塑料袋,看到最大的一张面额才10元,其余都是5元、1元和5角、1角面额时,眼睛湿润了:“凤喜,你都应该受救济啊,你的身体和家庭情况我们都知道,你少拿点钱表表心意就行了!”隋凤喜说:“大妈,您的好意我知道。我虽然不宽裕,但我有房住,有饭吃,比起灾民们,好多了。我捐这些钱也是尽一份心意。”

2001年8月l日下午,在一家媒体的帮助下,隋凤喜等一行4人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的魏巍的家。魏巍那年81岁,耳朵有点背,腿脚也不太好使,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1点多。魏老的记性好,他还清楚地记得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所经历的事儿。说到动情处,魏老再一次握着隋凤喜的手,说:“我今天特别高兴、特别激动,因为我见到了松骨峰烈士隋金山的儿子!”

为精神之父送行

2008年8月26日,隋凤喜下班回家,女儿隋心告诉他:“魏爷爷去世了。报纸上都报道了。”隋凤喜大吃一惊,急忙往魏老家打电话,可是电话拨通后却一直无人接听。随后,他又拨打了魏巍的二女儿魏欣的手机,得知魏巍的葬礼将在8月30日举行,他表示一定参加。

隋凤喜在环卫处做临时工,每月工资仅550元,老伴没有工作。要去北京来回怎么也得1000多块钱……这时,隋凤喜想到了当年帮助他赴京会见魏巍的媒体。两天不到,几个好心人就帮他凑够了1500多块钱。就这样,隋凤喜终于如愿以偿,圆了去北京为他精神上的父亲送行的梦。

(《人生与伴侣》2008年12月上半月版 水冰淼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