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冷暴力催生“隐性辍学”

2008-12-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我国,辍学一般是指未完成学制规定年限的教育而中断学习,离开学校的现象。“控辍保学”被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但事实上,“人在校内,心在校外”的“隐性辍学”已在学生中占相当大比例。隐性辍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它关乎一群迷惘又无奈的孩子,更是对家长、学校、社会责任的拷问。

坐在后排的“隐性辍学”学生

云南省人民政府原督学张念蒙指出,我国中小学课堂座位的前后包含着明显的歧视倾向。教师总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差生多被安排在后排、两边及角落,成为教室中一个孤寂的群体。

有个差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后排生活:“初中三年,1组8号和8组8号成了我固定的位置。桌子上堆着一层厚厚的书,而我的工作就是睡觉。我喜欢与周公聊天,因为只有他肯理我,听我诉说。老师的眼光永远也望不到后排,因为他们知道,后面坐的是差生,与其和他们多费口舌,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我的生物钟总会在下课前一秒把我叫醒,然后从后门第一个冲出教室。它真是一个好位置!”

为了升学率,老师把精力主要用在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大多数差生的教育和管理。这种“冷暴力”使不少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培养一小批“尖子”造就了一大批“失败者”

值得关注的是,“隐性辍学”的学生不仅包括差生,还包括中等生。由于中等生表现平平,教师对他们接触较少,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和冷落。

张念蒙曾看过一篇这样的学生作文:“也许是受够了默默无闻的滋味,我们开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有时也想埋头用功、奋起直追,可是,实在受不了老师对我们的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特别是给那些‘尖子生’和‘笨鸟’们开小灶的情景,很让我们愤愤不平。为了解除心中的怨气,‘报复’老师,我们时常逃课。”

“唯升学教育”逼出了“隐性辍学”

厌学是促成“隐性辍学”的主要原因。初中生个性明显,接受新鲜事物快,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但是单一的学校生活让他们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幻想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唯升学教育’的教学体制更助长了学生厌学情绪的发展。

老师看着分,学校看着分,教育行政管理看着分,校长要拿到10万、15万元的年薪,评价标准归根结底还是分。在功利的驱使下,家长抓学校,政府抓校长,校长抓老师,老师抓学生,学生抓自己。

隐性辍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造就的不仅是一批低能力、文化程度有限、专业技能差的廉价劳动大军,更使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质下降。

(《中国青年报》12.20 张文凌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