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贺岁片:十年路程,走向何方

2008-12-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临近年底,贺岁片又热闹起来,《非诚勿扰》、《硬汉》、《梅兰芳》、《桃花运》等近30部影片上映。

记者:我们的贺岁片已走过了十年路程。但从近年来放映情况看,不免令人糊涂:战争片、文艺片、传记片什么都有,究竟什么叫做贺岁片呢?

  

石川(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贺岁电影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在农历春节前上映,片子大多表现阖家团圆、家庭亲情,类型都是喜剧,片名用的都是大吉大利的好词。所以这种贺岁片基本上就是一种喜剧的亚类型。

1997年冯小刚拍《甲方乙方》就借鉴了香港贺岁片模式,但和香港很不同的是,没有了家庭的概念,而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结构有点像春晚小品的大串编,喜剧效果强烈,又投射讽刺现实,很适合节庆文化消费,当年就创造了3300万元的票房。这部影片的成功,让内地电影市场接受了贺岁片的概念。其他导演随后也开始效仿,《考试一家亲》、《百万彩票》等贺岁片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

  记者:冯小刚的贺岁片不只是内容,在整体风格上,也与香港那种热闹喜剧非常不同。

石川:是的。十年中,冯小刚自己也在不断调整,开始是闹剧,越到后来温情和感伤的元素越多。《没完没了》中,葛优坐在姐姐床边的一番独白,看得人潸然泪下。《一声叹息》、《天下无贼》都表现了人在现实中的某些困境和无奈。

这种调整,一方面因为市场对贺岁片需求是多样性的,不能年年都一样。另一方面,冯小刚骨子里还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他并没有把贺岁片当成一种捞钱的生意,而是想借机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现实的感受。在风格手法上也不断创新。经过十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开拓出一条不同于香港的贺岁片道路:就是以喜剧来回应有点无奈的现实。

  记者:成熟的贺岁档应该是什么样?

石川:我觉得《集结号》、《投名状》这种比较沉重的题材并不适合贺岁档。大过年的,老是看一些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场面,心里总会有点不舒服。现在白领人士的文化禁忌比较少,他们也许并不在意这些,但绝大多数老百姓过年还是讲究好彩头的。

为什么国产大片都要扎堆贺岁档?主要原因还是其他档期的开发程度不够,难道除了贺岁档,就不能有另一个黄金档期吗?比如暑期档。北美的最佳档期就是暑期档和圣诞档。还有就是国庆档和其他一些档期,是不是也可以研究一下如何深度开发?

喜剧是有不同档次的。一般的喜剧只要博人一笑就行了,但是高级的喜剧却是泪中带笑,让人思考和回味。我希望这不仅仅是冯小刚的追求,也能成为所有国产电影的追求。

(《解放日报》12.2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