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美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2008-12-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十多年前,蔡真妮移居北美,那时,儿子小州7岁。后来她又生了女儿凯莉、儿子三猪。现在仨孩子分别在美国上高中、小学和幼儿园。经历过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后,蔡真妮真切地领悟到了中美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他们把孩子当“人”

“老外当父母的,特别尊重孩子,他们

把孩子看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从小就让孩子自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到人家做客,主人拿东西给小孩吃。这时,一般中国孩子都要看父母眼色行事,等爸妈发话才敢动手。老外的父母绝对不表态,拿不拿,吃不吃,是孩子的事,你自己决定好了。在这边,凡事强调孩子的选择权,大人必须尊重。所以,小孩特别有主意。”

在美国这些年,蔡真妮说她没见过一个老外的小孩是大人追着喂饭的,都是自己吃。几个月能抱住奶瓶时,就自己抱奶瓶喝。“我家老大生在国内,老二从小是姥姥带的,吃饭那叫费劲儿,都是追着喂的。我家三猪现在3岁半,饿了,能自己烤面包、抹果酱吃,拉开冰箱自己倒牛奶喝。老外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像咱们,只要孩子学习好,生活上的事老妈全包了。”

“咱们见孩子摔了,会赶紧扶起来,她们不。两岁小孩摔趴了,妈妈顶多看一眼,该干嘛干嘛。像我女儿小时候跌倒,姥姥不仅要去扶,还要哄着,什么东西磕绊的,还得打那东西几下。这样其实会让孩子有一种心理,不管出了什么错,都怨别人,是别人的责任。老外不这样,你摔跤了,那是你自己不小心,是你的责任。摔痛了吧,下回该知道注意了。”

美式教育的“绝活”――鼓励

凯莉的学校,一年开两次家长会。开会时,老师不是把全体家长召集到一块儿讲,而是单独谈,打开文件夹给家长看,孩子这学期,哪哪哪有进步。“老师不但不告孩子的状,而且说的全是好话。照咱中国父母的思维,就想知道孩子有啥缺点,改正了才进步不是?

知道凯莉话特别多,蔡真妮忍不住问,她喜欢说话,会不会影响到你上课呢?老师乐呵呵地说,凯莉太开朗了,我非常喜欢。她哪天没来上课,我会觉得教室里少了点什么,一下子没有了生气。瞧瞧,人家多会讲话。后来,再开家长会,蔡真妮转弯抹角地问老师,我家凯莉,有没有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帮到她,让她做得更好?这么着,老师才会提到不足的地方。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说,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那么小的孩子讲话也没个章法,嗑嗑巴巴的,可老师同学都热烈鼓掌,夸好好好!你太棒了!刚开始,蔡真妮捉摸:是不是就这一个老师这样?她留心观察后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全一样,这边的教师受到的基本训练就是如此,否则不够资格。

健全人格的培养更重要

大儿子小州今年上11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从高中开始,小州就打工挣钱,除在餐馆工作外,他还为周围的邻居夏天割草、冬天除雪。妈妈忙不过来时,只要喊他帮忙,小州二话不说,马上洗碗、吸地、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家里花园的活儿,他也全包了。“如果还在国内上学,小州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国内的亲朋好友,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学习好。

美国的高中,不光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技能、自理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上大学,除了要看高中成绩,要参加入学考试,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看学生有什么特长爱好,组织参加过什么社团,做过哪些社会服务等等。小州的学校,学生社团有上百种,还有各式各样的运动队。每天下午两点多就放学,学生个个都要利用课后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啦、训练啦、比赛啦。还得忙着谈恋爱,开Party,打工去。“很疯狂、也很快乐!可以留下很多记忆。看我儿子的高中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羡慕。我真觉得,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健全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12.24 董月玲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