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北剧在南方“惨败”

2009-02-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中央一套和八套的晚间“黄金档”正在播出赵本山自导自演的《关东大先生》和潘长江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2》。两剧播出后,观众反应出现两极分化――北方观众被东北式幽默逗得前俯后仰,而南方观众却对赵、潘二人抖出的“包袱”一脸茫然。

两剧在北方的口碑很不错,尤其是地道的俚语式对白受到称赞。但

不少南方观众却表示,虽然有字幕,但观看过程中还是听不懂。

广东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林建平认为,东北剧在南方“惨败”的根源还在于南北生活环境不同:“南方人没经历过‘包饺子’、‘暖炕头’的生活,自然融不进东北人喜欢‘唠嗑’的乐趣中。”

林建平说:“南方属于市井文化,像《外来媳妇本地郎》讲的就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乐趣;而东北多是乡土文化,这两部剧体现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式的幽默,但南方观众并不一定能接受和体会。”

让南方观众感到不习惯的还有剧中人物动辄就引经据典,对白也是“说得比唱的好听”,文化味太浓。

南方网友还指出,这两个剧分别是赵本山和潘长江小品剧的延续,生活化的电视剧被演绎成了风格夸张的舞台剧。赵本山的“斗鸡眼”、范伟的“大舌头”、小沈阳的“娘娘腔”,都让人明显感觉到“在演戏”,这样的表演风格并不被崇尚真实感的南方观众所喜欢。

(《羊城晚报》2.6 章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