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智库需要自尊、自爱

2009-02-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已形成五大系统,2500多个机构,专职研究人员3.5万,工作人员27万,数量已超美国。笔者以为,中国智库要大有作为,名副其实,尚需独立思想和自由呼吸。

智库也称“思想库”,是指由专家组成,为决策者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过去2

0年,中国智库尽管成果斐然,但在地位、公信力和影响力上,与政府和公众的需求还相差甚远。或囿于权力的束缚,或惑于经济的“拐卖”,总像在深海中潜泳,很难自由呼吸,更难独立思考,导致研究总难免打上利益集团的烙印,失之公正。

这些年,有的专家奇谈怪论屡发,信口开河,被公众讥之为“砖家”。一项调查表明,80%的受调查公众对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印象偏差、评价偏低。

政府决策当然需要“兼听则明”,何况“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可不少政府供养的智库常常成了政策和决策的传声筒和放大器。去年中国股市一路速降,而这期间一些专家学者担当的正是帮闲的角色,更有一批人成了房地产界暴利“杀人”的帮凶。尽管他们也有“思想”,却只想为权力部门削足适履,不断修改数据,直到符合上意。智库也不妨为利益集团代言,但即便如此,仍需保持科学的论证,而不能被金钱所收买。

自由的呼吸,正是中国智库得以成熟壮大的灵魂。至为关键的是,智库们自身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自在成长。

(《青年参考》2.10 刘效仁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