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药针剂为何问题频发

2009-02-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最近,双黄连注射液致死人命案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中药针剂上。

早在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006例,致人死亡的共有11例;同年2月,浙江东阳市出现幼儿因注射鱼腥草针剂发生不良反应陷入昏迷;2008年,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

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一针打进去48种化学成分

在医院挂过吊针的人都知道,一瓶输液内最多加两三种药品,甚至只加一种药品,添加药品越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国际上通用的静脉注射剂只允许有1~5种化学成分,比如,盐水静脉注射剂只含盐,糖水静脉注射剂只含糖。

因此,我们不能不对中药静脉输液提出这样的想象:目前很多中药静脉针剂都不是单一成分,而且多是未知的复杂成分,有研究指出,一个鱼腥草静脉注射剂就含有48种化学成分,如何才能确保这48种成分一起进入人体血液后不起化学变化,不引起不良反应?把人体一次只能同时接受5种化学成分以下的科学标准一下子提高到48种,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开发中药针剂“利”在作怪

中药针剂被视为中药现代化的延伸和发展,但品种多,并不表示它成熟、安全。目前,我国的新药政策规定,由固体制剂转注射液,可以当作药物新剂型申报新药,可以重新定价,再加上针剂在医院用量更大,自然利润空间就更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被研制成中药注射剂。然而,中药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提纯,先天即不够稳定。不同的生产工艺,也会造成相同品种的副反应不同。有人对比研究过黄芪注射液,五个不同厂家的产品,指标性物质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异非常显著。

口服与静脉给药安全性相差巨大

目前,我国患者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偏好是比较明显的。认为输液比口服药起效快,西药注射剂、输液的副作用广为人知,因此不少患者将目光集中到中药注射剂上。

不学医的人可能不十分清楚口服药和静脉用药二者之间安全性的巨大区别。对于口服药来说,人体的胃肠道就是一个天然屏障。有毒物质在人体胃肠道就可能引起人体感觉得到的不适反应,从而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况且很多有毒成分胃肠道是不吸收的,这样的成分口服不产生毒性。而药物一旦进入了静脉之后,很快被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毒物质立即就能发作产生致命的急性毒性反应。

静脉注射要慎之又慎

要预防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纠正观念。病人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必须用药时能选择口服药,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注。抛开药品质量不说,光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就潜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在看似透明的输液液体中,其实还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另外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环境污染和人员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灰尘、细菌、唾液等微粒有机会进入药液。更何况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造技术参差不齐,差别悬殊,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最好就是少输液。

(《北京青年报》2.16 常怡勇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