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农民的抗旱成本

2009-02-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魏义功59岁,是河南省兰考县城关乡新朱庄村的农民。在春节期间,魏义功就着手浇灌麦田。

村里的机井都比较忙碌,他必须见缝插针,先将自家的水泵挤进机井内。然后,扛着一二百斤重的电线,从机井口往最近的接线点放线,最远需要放五六百米;还有塑胶水管,也必须一卷一卷地放到地里,然后一一展开对接,直到自家

地头,最远的有二百多米。

他如此辛苦地浇麦地,收益如何呢?魏义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电线一米8毛,三项电三根,一米2块4,500米就是1200元;水管4块多一米,200米就是800多元。再加上水泵,一共需要2500元。

小麦在播种后、拔苗时、灌浆时分别浇一次水,一度电按7毛8的最低价格算,一亩地浇下来电费在15元左右,三次就是45元。

还有犁地25元,麦种30元,化肥200元,收割60元,再加上除草剂等投入,一亩小麦的成本在400元左右。

一亩地顺利收一千斤小麦的话,按8毛一斤来算,可以收入800元。按冬小麦7个月的生长期计算,一亩麦田每个月可以返还农民40元到60元的收入。

而魏义功如果拿上瓦刀,到附近建筑队做工的话,一天便可以有80元的收入。他明言,如果再年轻几岁,他根本不会在村里种地。

数据显示,兰考县一共有11000口机井,此次抗旱可以动用的有3800口,剩下的要么被毁,要么缺电,都白白荒废。这大大提高了农民浇地的成本。

面对天灾和市场,三农何去何从,此次旱灾但愿可以给决策者和研究者以启迪。

  (《新京报》2.21 孙旭阳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