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流失文物一波三折归国记

2009-03-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00多年来,我国文物流失得太多太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164万件。然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对这一数字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准确数字是根本无法统计的,“国外的博物馆根本不愿意亮他们的实底儿。”

对于流失文物的收回,文物工作者做过许多艰辛的努力。

  明代白瓷碗:两次神秘流失最终留在祖国

“不管怎样,东西是我的,何时何地都是我的,所有权不会发生转移。即便你拿去了,早晚都要无偿还给我。”彭卿云说,这个连孩子都明白的浅显道理,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至今仍对1993年4月的一次香港之行记忆犹新。该月初,他接到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打来的电话。原来,耿宝昌偶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图录中看到一个明代白瓷碗,他曾在开封文物店里看到过此物,便求马自树查清流通渠道。马自树立即向开封文物局查询,结果是海南博物馆一位干部持介绍信将其买走。追问至海南文物局,又得知此干部不久前刚刚外逃。

国家文物局随即向苏富比发函要求停止该文物的拍卖,对方回函称,需在拍卖前提供该文物的证明资料,拍卖时间为4月27日上午10点。值得庆幸的是,开封文物店仍保存着这个白瓷碗的照片等资料,但去香港时间紧迫。在英国大使馆的帮助下,马自树及时办理了签证,买到了一张4月26日晚上的飞机票。次日上午9点的拍卖现场,马自树及时赶到。

白瓷碗顺利回国。马自树说,此物当时估价七八十万港币,回国后被存放至国内一家著名博物馆。数年后,白瓷碗再次神秘消失,不久后出现在美国一个拍卖会上,其间线索一度中断。这一晃就是10年。2008年,北京一个拍卖会上,白瓷碗又一次现身,“这回可让我们按住了。”总结追逐白瓷碗的经历,马自树用了四个字,“一波三折”,“只要认定是我们的东西,只要查明它是非法出境,不管有多复杂,我们都不会放弃追索。”

  3400件走私文物:历时3年追索最终无偿归还

马自树说,追索白瓷碗咱们“有底”,尽管曲折,但毕竟手里证明资料充分,拿回来“有理可讲”。如果碰到成批通过盗墓走私流出的文物,准备证据非常困难。

1995年2月,英国警方曾给中国来函,称查扣一批文物,其中有很多疑似中国文物。中国随后派出两名文物专家验证,反馈的信息是确属中国文物,而且数目巨大。当时,英警方想提起刑事诉讼,但被英国法院驳回,因为他们查明文物是从香港运到英国,其间履行了正常的报关手续还缴纳了税费,因此认为文物是合法入境,走私行为是发生在其他国家。随后,英警方退出此案。

1996年,走私嫌疑人竟起诉英警方非法查扣财产,地方法院在中方缺席的情况下将一些文物判归走私嫌疑人。该年年底马自树带领一个包括文物、法律、外交专家在内的特别小组赶赴英国。他说,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计被扣文物信息,以便回国搜寻证据。但当他走进存放文物的仓库时,立刻傻眼了,“从远古时期的恐龙蛋到唐代石雕、清代字画,3400多件,各式各类应有尽有。”给每件文物搜集充分证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97年初,中方代理律师以英国地方法院蔑视国家豁免权为由,要求将案事移交英国上诉法院。这样英地方法院的判决被驳回,文物继续被冻结,直到中方启动民事诉讼为止。中方特别小组通过中间人向对方施压,“你们面对的是一个国家,文物原本是我们的,耗时耗资我们都奉陪到底。”

马自树回忆,其实指望对方归还文物在当时看来“遥遥无期”。一年多时间里,中方委托的律师每天从北京给对方发传真交涉,事后大致清点,“发了三四千份”。马自树说,当时甚至想,哪怕拿回来一部分文物也是胜利,“起码打击了走私者的嚣张气焰”。后来,国家的力量终于占了上风。在外交部门的配合下,1998年2月,对方终于在归还文物的协议书上签字,3000多件文物全部无偿归还给中国。文物抵京后,国家博物馆还专门为此举办了一个大型展览。至此,为这批文物,中国足足追索了3年时间。

“近些年,我们收回流失文物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但相对于流失总数来看,还是九牛一毛。”彭卿云感慨道。马自树表示,在关注追索流失文物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重现有文物的保护,“与其想法把狼叼去的羊夺回来,不如先把篱笆打牢固些。”

(《北京晨报》3.9 刘奕诗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