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小龄童的西游后记

2009-06-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8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西游记》,扮演齐天大圣的六小龄童一炮而红。

然而,光环渐渐消散,日子从云端一点点往下坠,孙大圣变回了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变回了章金莱。

“拍完《西游记》才是你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红得发紫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么一封观众来信。

真被高人说中了!《西游记》播出后,他用了10年时间,想跳出孙悟空这个角色,筋斗云翻了一个又一个,才发现这个角色是今生都无法逾越的。之后10年,他想借着孙悟空的通天伟力,做几件有意义的大事――拍完《西游记》、演一回吴承恩、拍一部《大闹天空》电影、推动建成《西游记》主题公园。

知天命之年,4个愿望实现了一半,剩下的那两个,前路茫茫,任重道远。

演完《西游记》之后,我就给架那儿了。1988年到1991年,基本上闲了3年。其实也没少看剧本,但心里总有顾虑,怕演出来大家不接受。再加上拍了6年《西游记》,一举一动都有猴样,找我拍戏的导演心里也犯嘀咕。就这么一直拖着。

记得2004年,我想着观众都淡忘孙悟空了,就接了一部电影,名叫《青春的忏悔》。我在里面演一个医生,其中有个情节是安慰病人。我演得很认真,但跟我配戏的那个女孩表情却越来越奇怪,好像在使劲……

镜头摇到她那里,终于“扑――哈哈哈”笑翻了。她一边笑一边抹眼泪,连说对不起。还把舌头伸给我们看,都咬破了还是忍不住笑场。小姑娘说:“导演,我总觉得这医生是孙悟空变的……”把导演也气乐了。

其实警察、医生、反派,各种角色我都演过,还演过不少名人、伟人,比如鲁迅、胡适、周恩来。基本上一年一部戏,可是观众记得的并不多。

现在的影视剧生产已经快餐化了,我这样“老派”的人多少有些不适应。拍《西游记》那会儿,如果这场戏是晴天,拍的时候下雨了,就立马收工,回去研究角色。现在拍戏,下雨了就现场改戏,什么都是临时抓来的。

当时拍完一天的戏,每次我自己都要看回放。看完之后我会主动跟导演讲:“昨天我有一个近景感觉不是很好,今天能不能重拍?”现在拍戏有几个看回放的?

现在拍戏,为了配合这个大腕那个大腕的档期,得把他们的近景全都摘出来抓紧拍了,远景找替身。他的戏提前拍了,临到你跟他对戏,人早撤了,你就那么对着空气演。这种戏,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演。

在片场,年轻演员跟我演对手戏,他们演戏的时候我都陪着,对手戏、对手戏,没有对手的现场激发你怎么演?这些本来都是特正常的事,可现在竟然对戏都变得不正常了。

为了让自己保持尽可能大的创作自主权,我没有与任何演艺公司签过合约,我也没有助理、保姆、司机。

我不会开车,常常自己坐地铁,遇到盯着我看的乘客,我也就盯着他(她)看,直到对方收回眼神,心想,“这肯定不是什么名人,不戴墨镜,也不躲我眼神,还盯着我看!”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戏说”的,演变到后来,简直变成“胡说”了。对于那些胡说乱编《西游记》的,我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一个都不宽恕!”赤膊上阵跟他们干!

我知道大学里很多年轻人喜欢《大话西游》,在大学演讲的时候也常有同学向我发问,是不是各种版本可以共存?我说你笑的途径很多,为什么非要拿先祖的名著开涮呢?

我一生有4大愿望:一个是拍电视剧《西游记》,已经实现;一个是演一回吴承恩,这个我等了10年,终于也实现了。拍摄电影《大闹天宫》,推动建成《西游记》主题公园是我后两个愿望。

有不少人拿着剧本找过我,投资也没有问题。但是绕来绕去,总要给孙悟空加点感情戏。甚至有人写了这么一个本子,说花果山上有个母兔子暗恋孙悟空,常给他送些新鲜山果,最后孙悟空与天兵天将恶战时,兔子为孙悟空挡了一箭,死在悟空的怀里。这不有病吗?我扭头就走,你爱找谁拍找谁拍,我肯定不拍。

我心里有点着急,虽然自己身体还行,但再拖几年,演起来肯定就没那么得心应手了。有观众给我写信说:“不准你老!”我也努力老得慢一点儿。

我走哪儿讲演都要说建《西游记》主题公园的事情,每次说下面都是掌声雷动,其实我知道自己也就是过一过嘴瘾。再说下去,自己都成祥林嫂了。

这一代人天天嚷嚷去迪斯尼,其实我们的《西游记》主题公园照样可以做得特别有趣。这个事儿做起来就那么难吗?有时候我也气,唉!

在中央台《艺术人生》栏目中,朱军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信心或者可能超越孙悟空的辉煌?”我说:“没有!”他很惊讶,说从来没有人这样说。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天天憋着超越啊、颠覆啊什么的,多爬几个山头,再往回看,越来越清楚孙悟空绝对是我演艺生涯中的珠穆朗玛峰。

我能演成这个角色,一生无憾,不敢妄谈超越。

2004年,美猴王世家纪念馆在江苏淮安建成了,就在吴承恩纪念馆旁边。我不抽烟不喝酒,与猴有缘,就做好弘扬西游文化这一件事吧。

60岁之前,我还要为我的最后两大人生愿望奋斗。退休了我就去淮安,到吴承恩纪念馆看门养老,这样的一生我觉得很圆满。

(《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23期章金莱口述/徐梅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