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为季羡林先生撰挽联

2009-08-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由于我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使我有机会向季羡林先生讨教请益,结下深厚的墨缘,成为他的“小朋友”。如今先生遽归道山,伤心之如何?

有朋友建议我,你写过好的对联,又了解先生,应创作一副挽联。然而,几天时间过去了,均找不到感觉。16日上午,我第三次来到设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季羡林先生灵堂吊

唁。头戴绒线帽、永远的蓝色中山装的季先生慈祥地朝我微笑,这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遗像震慑了我,启发了我。我开始悟到,写季先生根本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就是按照季先生的经历和学问进行平实的描述。最后便形成这样的文字: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上联写季先生的学问和事业,自然想到“三通”。与其他学贯中西的学者不同,季先生还通梵文,通吐火罗文,对印度文化尤其是印度佛经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另提出一个“通华梵”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强调了季先生做学问更加广博的特点。接下来自然要讲他一生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三通”之人所传之“道”,不是一般的“道”,而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道”。季先生一生呕心沥血培育英才,他因北大而骄傲,北大因他而荣光。再想到他出生山东,从圣人之乡走来。把这些内容概括进去,上联就算完成了。

下联写季先生的道德境界、为人师表。季先生晚年坚辞“学术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为媒体广为传颂。从文气上看,上联“三通”,一层一层递进;下联“三辞”,一层一层递减。用“三辞”对“三通”,从广义对仗讲,是难得的佳构,令人回味。“大名无名”者,套用了老子“大象无形”的话。像季先生这样的大学者,早已把各种名分抛到九霄云外。“未名湖”是北大校园知名度很高的人文景点。起名“未名”,以彰显淡泊名利、宽容无争之意;季先生的散文名篇就叫《梦萦未名湖》,魂牵梦绕的地方啊,可见他对未名湖恋之深爱之切。辞去三顶“桂冠”的季先生,未名湖自然是他理想的归宿,在这里他能自由自在地欣赏湖光塔影、春风杨柳以及倾听莘莘学子在湖畔的琅琅读书声。

(《中华读书报》8.5 龙协涛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