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假留学生”:“高考移民”的新包装

2009-08-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5年底,中山大学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助理陈文雅偶然听说,我国高校有免试招收外国留学生入学的政策。他“敏锐”地感觉到,如果把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国内学生“包装”成外国国籍,以“留学生”的身份入读国内名牌大学,可能是条“发财之路”。

陈文雅很快认识了一位名叫林军的女子。林军自称是广州远东外语专修

学院副校长,和不少高校的领导都有交情。自称在江苏省常州市国际旅行社出入境服务中心工作过的胡光耀则说,自己在常州开了一家移民公司,可以通过在菲律宾的关系办理护照。就这样,由三人搭建的跨国高考移民“中介公司”悄然成立了。

认识胡光耀之前,就有位姓李的家长,愿意出价26.5万元人民币,让陈文雅帮他办儿子入读国内高校的事。陈文雅曾托朋友帮忙办越南或缅甸的护照,最后都没办妥。

“这事包在我身上。”胡光耀不但答应得爽快,而且很快就把必需的材料办妥了,包括“留学生”的菲律宾护照、出入境验讫章及在菲律宾中学就读情况等。

胡光耀的“神通广大”无非是认识了一批办假证的不法分子。2006年9月,李某的儿子以“菲律宾籍留学生”身份入读了广东某名牌大学。后来,陈文雅等三人又向7名学生家长每人收取了20万元左右的办证费用,先后“协助”这些学生办理了广东两所知名大学的入学手续。

开学后不久,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陆续入校的“留学生”们逐渐被发现,他们其实根本就没去过“自己的国家”。校方也发现几名“菲籍”学生的中国签证的签发时间比护照的签发时间还早,身份极为可疑,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日前,经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胡光耀、陈文雅、林军因犯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件罪,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而经他们一手“包装”,2006年至2007年间,先后被广东两所名校录取的7名学生已于2007年全部被学校开除。

被告人之所以敢冒险,无一不是看到了国内高校在招收留学生方面的政策漏洞。根据国家规定,国外学生只要能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同时提供高中成绩和相关证书即可入学。高校对留学生收取的学费要比国内学生高很多,因为与经济挂钩,许多高校在办理相关入学手续时审查不够严格,就不难理解了。

(《检察日报》8.11 刘韬 詹志强 钟国华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