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蒋介石晚年痛下改革决心

2009-08-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7月8日,美国胡佛研究所正式开放蒋介石日记的最后一部分,即蒋介石在1956年至1972年间所写的日记。人们都知道台湾经济改革起步早、成效好,但因为腐化而失去大陆的国民党领导人思想是如何转变的?新开放的这批日记将有助于解答此问题。

比如,蒋介石在对待私营企业问题上,由怀疑、不理解到同意、支持的心路历程

,在这一时期的日记中都有反映。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抉择上,蒋介石一开始非常矛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领导人认为“国营企业”是想当然的事情,陈仪在台湾建立了一个严格的管制经济体系,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后,在产业发展上首先想到的也是依靠“国营企业”。1951年后美援来了,但美国在援助时常常附加条件,要求民营,这让国民党领导人陷于痛苦和挣扎。

“从蒋介石那一阵子的日记中你会看到,他开始思考‘国营企业’的问题,经常与人讨论经济制度的问题,比如与某某谈‘国营企业’改革,见外宾时也提到‘国营企业’的得失。”参与整理蒋介石日记的郭岱君研究员介绍说。蒋介石在日记中一方面批评美国人不应该在私营企业问题上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做出让步,而每次让步后,小小私营企业立刻绽放出很大活力。于是,蒋介石对待私营企业也逐渐不再抗拒,并开始转而持支持态度。

蒋介石提到的改革内容不仅限于经济改革,还包括党务、军队、青年、社会和妇女改革等。郭岱君认为,如果没有1949年失去中国大陆的失败,蒋介石不一定能够痛下决心进行真正的改革。“整个上世纪50年代,蒋介石日记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改革,可以说是痛定思痛”。

(《参考消息》8.4 毛磊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