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员为何“雷语”不断

2009-08-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公职人员的“雷语”令人震惊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解释道,“雷”是网络用语,是年轻人在网络语境下对“雷”原词的意义引申。“雷”在网络上形容受众对某事十分震惊,内心十分震撼。

看看近期通过权威媒体披露出来的个别公职人员“

雷”人的语言,的确让公众震惊、震撼。一名县委书记狂妄地宣称对他抹黑就是对全县工作的抹黑。一位农村基层干部赤裸裸地表白:“我们做干部是为什么?不就是为钱吗?”还有人在考场上对重申考场纪律的监考人员破口大骂,声称:“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面对公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某单位领导甚至说:“这里没有什么信息可公开。”

如此“雷”人的语言经过媒体曝光之后,非但没有引起少数公职人员的深刻反思,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有人感叹:“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有人大骂:“某某网算什么东西。”而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对记者的质问更是登峰造极:“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道出了他对党和老百姓关系的错误认识,显示了他面对媒体时的荒谬态度。

少数公职人员尚未做好面对媒体的准备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人人都是传播者”。因此,属于公众人物的政府公职人员随时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被送到麦克风前。

而我们少数公职人员显然还没有来得及做好精神上的准备,还极不适应面对媒体的被动状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董广安分析说,现在一些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很排斥媒体。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时,更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尤其是面对电视媒体的采访,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者不经思考,随口而言。个别官员说出的“雷语”经过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的迅速传播,立刻产生了想象不到的巨大负面影响。

李宇明说,我们决不能仅仅把这些政府公职人员的“雷语”看作饭后谈资,它们严重地影响党群关系,影响政府形象,影响社会公信力。

公职人员要提高交流能力

身处传媒时代,公务人员不仅仅要禁绝“雷语”,还必须尽快学会如何直面媒体,要善于和公众进行直接沟通。

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近年来一直呼吁领导干部要改变文风,学会“讲话”,提高交流能力。他指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写文章和讲话中存在着“八股调”,开起会来讲话拖沓,写的文章冗长、空洞,言之无物,甚至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完全不理会听众的心理。

一位中央领导曾对某些官员“话语平庸”现象进行了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样的状况值得所有政府公职人员注意。

转变执政理念才能从容面对媒体

面对无孔不入的媒体,公民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公职人员和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官员有义务接受媒体访问,同时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应该回避媒体,更不能随意表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于公众关心的信息,应该尽早地说,准确地说,全面地说,反复地说,打消公众的质疑,满足公众知情权,正确引导舆论。

我们国家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普遍的心理状态是信任危机,因此干群关系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政府公职人员特别是官员更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谨言慎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从根本上消除官员出现“雷语”现象。

(《光明日报》8.20 姚晓丹 郭扶庚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