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透视“职业报料人”

2009-08-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则轰动性的社会新闻,很可能是被报料人杜撰出来的。

鸡毛信风波

成都洗面桥街7号祥和苑小区,一幢老旧的居民楼,报料人章中祥租住在此。

小两居,床头的墙壁上挂着几部黑色的对讲机,闪着绿灯,此起彼伏地响着,有男有女,声音含混。

章中祥说,那都是线

索,110、119、120,一个都不能少。

正说着,他手里那部对讲机,有位报料同行在呼叫,“01、01,我是02……”。

“01”是章中祥。

7月14日的一则报料惹了麻烦。

这天上午10点20分,他给当地的几家都市报打了电话,说自己在一个路口的树丛里捡到一封鸡毛信,信封上粘着三根鸡毛,正面有字:“救命啊!我们8人被困,请有缘人转相关部门。”右下角落款:现代“海娃”。

信封里有8张新旧不一的身份证,有男有女,分别来自成都、简阳、邛崃、三台等地。

警方展开调查,很快发现,身份证背后的那8个人,都没有遭遇绑架,而且身份证都早已丢失。

警方觉得事情蹊跷,调出事发现场监控录像,看到章中祥在路口蹲下,铺开信件,立刻引来10余人围观,却未看到有人丢信的镜头。警方判定,这是章中祥为获得媒体报料费,又一次自编自演的闹剧。

1992年,章中祥17岁,去了北京。他做过厨师、保安等等,都没干长,他总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份来钱更快更多的差事。他很快发现,给报社打个电话,讲讲自己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有趣的事情,还能拿到报酬。这让他眼睛一亮。

新闻制造者

章中祥最早在北京做报料人。2007年去了成都,怎样让自己名字鹊起呢?他发现了“李小龙”。

李小龙是成都一个青年,长的像电影明星李小龙,自己也想做明星,但总苦于没有门路。

在认识章中祥之前,李小龙每晚骑辆加重自行车,上挂“以武会友”招牌,带着一把生锈的宝剑,到处游荡,寻找出名机会。

从2007年开始,成都人发现,“李小龙”不断登上各家报纸和电视,一会儿跳河,一会儿跳楼,每一则新闻报道下,都有报料人章中祥的名字。制造出的新闻他心知肚明。

利大风险高

中国最早的主打市井新闻的报纸是《华西都市报》,正是产生于成都。这里市民的读报氛围很浓厚,媒体竞争也激烈。

早在2007年,成都媒体就盘点过当地的职业报料人,当时已经76岁的李华,被认为是这座城市最老的新闻职业报料人。

李华的报料生涯开始于2004年夏天。当时他和家人在青城山度假,他听说山庄守门人高大爷有一只野画眉,腿受过伤,被高大爷捡回来照料,腿伤好了也没飞走。李华觉得有趣,就随手用DV拍了下来,被电视台作为趣味新闻播了。这让李华意外,也很开心,从此,他开始背着DV寻找线索。

成都报料江湖中,知名“大佬”有10多人。很多人原本下岗赋闲,偶然因素发现给媒体报料还有报酬,于是渐渐开始“吃新闻饭”。报料人中收入较高的,每月可以拿到一万元。

“大佬”们各有“势力范围”,即俗称的“堂口”,高志和守着二医院、七医院等地,而成铁中心医院、空军医院则由另一个堂主黄新全控制。

金牌“堂主”刘承平,擅长暗访,这样的线索,一旦刊用,至少500元。

一次,刘承平意外得知成都一家中介房产公司诈骗客户钱财,他于是假装成租房者,把录影机藏在皮包里,去中介假装租房,拍下整个被骗的过程,然后拿着这些素材去媒体报料,获得了很高的酬劳。

这样的暗访是有风险的,被人识破,少不了一顿拳脚,他还有口难辩,因为自己毕竟没有记者的身份。

抢地盘是江湖大忌,曾有位著名职业报料人,孤身去“抢地盘”,惹恼了看守该“堂口”的保安,结果这位著名报料人被几个保安扔到了附近的河里。

在成都,职业报料人至少在100人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28期 刘炎迅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