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韩三平前传

2009-09-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业内人士坚信,《建国大业》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电影,因为影片的导演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韩三平跟姜文、王朔一样,都出生在老革命的家庭,开始是

社会的最高层,优越感很强,到了文化大革命,就被打到社会最底层。不同的是,韩三平生在成都。

父母关在了牛棚里,韩三平享受着姜文所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偷车、打群架,没有什么理想,但是充满了激情和乐趣。这种生活一直过到上山下乡。

韩三平在四川峨嵋山当知青,后来羡慕军人,就当了五年兵。韩三平的理想是当军人,搞文艺是八杆子打不到的事。退伍后分配工作,第一次把他分配到茶叶厂。可惜还没去报到,就出了交通事故――因为偷别人的汽车开,结果韩三平受了重伤。1975年下半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招工,韩三平听说电影厂可以分房子,立刻就报了名。

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到了制片厂,韩三平从照明工干起,一步步做到照明组长、文学编辑、场记。几年后,韩三平决定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到了电影学院,韩三平跟黄建新同班,两人基本上就是同睡一张床,同吃一锅饭。他的“目标”一步步实现:副导演、导演。

1989年,韩三平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电影厂通知他立刻回来,当时邓小平主张提拔一批年轻干部,韩三平被任命为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那一年,他36岁。

1992年前后,中国电影已经非常困难了,韩三平拍了个电影《毛泽东的故事》,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古月还拿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一次各大电影厂开会,正厂长病了,韩三平就去了。会上所有人都在叫困难,韩三平一句苦都没有喊。他讲了一些建议,就这样被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副厂长。

再难也要拍电影

韩三平来北影的头5年,正是中国电影最艰难的时候,进口分账大片正式进入中国,国产电影大面积亏损。那时候,制片厂纷纷解体,摄影棚改成仓库,电影院改成卡拉OK厅,导演、演员都转行去做电视剧了。

但韩三平有一条原则:再难也要坚持拍电影。

他讲述过很多次当年的融资史:那时要融资,等人家签合同,一等就等到半夜,他在招待所里睡觉,听说老板喝酒回来了,翻身下床就去签。“有一年北影厂拍了将近30部电影,就算300多万一部,30部电影我就要了9000万。”

1995年,北影厂的几部电影《孔繁森》、《红樱桃》、《赢家》入围华表奖的各种奖项,韩三平记得自己坐的吉普车后面就放了将近10个奖杯。

后来每年韩三平主持拍摄的北影电影,可以占到全国当年拍摄电影总数的1/4。

《甲方乙方》获成功

1998年,冯小刚拍《甲方乙方》,韩三平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他把冯小刚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咱们做部戏,要拍一个喜剧,不要悲悲苦苦、凄凄惨惨的就行。

冯小刚很快做出了《甲方乙方》,小人物、低成本,300多万的投资,编剧、导演加演员一共40万,冯小刚一分钱不拿,第一次试行分账,最后影片拿到3000多万票房,“一部商业片可以赢到3000多万票房,至少让大家看到了一丝曙光。”

1999年,中影集团成立,韩三平从厂长变成了副总经理,随着中影的几何型壮大,韩三平的身份也慢慢变成总经理、副董事长,一直到中影集团董事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9.23 袁蕾 朱怡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