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保姆相处,是一门学问

2009-10-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据统计,三分之一的城市家庭都有过雇用保姆的经历。雇主和保姆之间,难免有一些小小的摩擦。什么样的保姆才称职?雇主在哪些方面需要自律?请听听上海一些市民的看法。

不把保姆当帮佣

公司职员蒋晓峰说:去年冬,老姨过世了,享年八十有五。表姐强压悲

痛,对服侍老姨30多年的保姆吴姨千恩万谢。

原来,老姨50岁那年患了糖尿病。由于姨父走得早,照顾老姨的责任落在了独生女表姐的身上。老姨65岁的时候,并发症日益严重,眼睛视物模糊,双脚开始溃烂,终于失去了自理能力。表姐决定:为老母找一个保姆。

来自安徽农村的吴姨,手脚勤快,老姨非常满意。

可表姐却对吴姨颇有微词。表姐希望吴姨说话的声音放轻点,走路不要发出“咚咚咚”的脚步声,换洗的衣服一定要当天洗当天晾,往老家打长途电话要长话短说等等。

不曾想,吴姨刚转身离开,老姨就狠狠地教训起表姐:“你以后不要把吴姨当成佣人看待。她说话响点、走路重点,那是多年的习惯。她打几个电话又怎么样?吴姨也有家人、孩子要关心。”

表姐转而一想,母亲的话不无道理,自己是太过吹毛求疵了。表姐诚心地向吴姨道歉。

从此以后,表姐把吴姨当长辈看待。吴姨也不含糊,把老姨服侍得妥妥帖帖。表姐听说吴姨的儿子出来打工遇到了困难,就出手帮着解决;吴姨听说糖尿病人要多吃南瓜,每次从老家归来就会捎上许多南瓜。

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公司职员金桂说:从雇主的角度,我总结出最主要的一条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我家原来有一个保姆,起先干得很不错。我就投桃抱李,今天带她吃饭,明天和她一起玩,言谈之间也很随便。不料一个月以后,她开始三天两头请假,而且经常夜不归宿,有时她一声“今天有事”,我们姐几个就得轮流请假照顾老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竟私自往家里带人。刚批评几句,她就说我们不真心拿她当家人,第二天就走了。这让我反省自己的做法。其实扪心自问,我也不可能真正拿保姆当家人。万一她想和丈夫每个星期在我家团聚一晚,我能同意吗?

不能太远,是说对保姆要尊重。有一个18岁的甘肃女孩,深秋来我家,只穿着一条单裤。我妈赶快给她找了几件八成新的衣服,我则把单位发的奖品、一条包装还没有打开的毛裤送给了她。一年以后,她离开的时候,把我妈给她的衣服都留在了家里,唯独把那条毛裤带走了。她悄悄地给我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姐,你给我的毛裤我带走了,这条毛裤让我觉得很有尊严,也很温暖。”

这个字条让我想了好久。从某种程度上说,尊严比待遇更重要。

将心比心,就少了风波

记者小Q说:不久前接到读者报料称,有一个住家保姆,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独居老人十分尽心,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干净体面。采访时,保姆告诉我,她和丈夫都住在老人家里,每天伺候起居。之所以尽心尽力,不仅是因为拿了工资,也因为老人勾起了她对早逝母亲的怀念,进而对老人多了一份亲情和责任感。

老人的子女对此却不屑一顾,“这没什么好表扬的。又不是义务劳动,我们不是付钱了吗”?

相形之下,我更佩服所采访的另一户雇主。这是一对离休干部老夫妻,与前后3个保姆都情同子女:给第一个保姆介绍对象;让第二个保姆在自己家里结婚生子;第三个保姆生病了,出钱给她治病。国庆第一天,3个保姆来到老夫妻家里看望他们,4家人和和美美吃了一顿团圆饭。

这当然是很高的境界了。如果全天下的雇主和保姆,都能将心比心,互敬互爱,“保姆门”风波当可免矣。

(《新民晚报》10.13 施淑洪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