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受贿新罪名:对公权私有的刑法围堵

2009-10-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0月16日开始,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的,司法机关将使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确定
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等新罪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存在某种“公权力私有化”的现象。国家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与其所具有的公职身份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只有处在这个位置,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权力只从属于这个位置,而不属于任何暂居此位的个人。这就是权力属性为“公”的意思。因此,以往刑法所规制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行为,本质上仍然是对公权力的滥用,还不能说是在动摇权力为公的属性。

但是,当本来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仅仅因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人”,就成为请托人“找人办事”的追逐目标时,这就说明国家权力有流失的倾向。因为只有当权力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私属物时,它才可能在其亲友范围内二次分配,使得“关系密切的人”具有了直接和终局性吸收请托人贿赂物的能力。

因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设立,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效果。如果说,从公权力到“影响力”,公权力的私有化昭示了腐败的“深水区”,那么与此相对,从受贿罪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也表明刑法作为社会控制的最严厉手段,正用其敏锐的触角在深水区“设网捕鱼”。

(《新京报》10.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