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揭开“国产化率”虚高的真相

2009-10-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国家在重大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提高国产化水平。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国产化率”的提高,就代表着我国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事实如何呢?

本土企业输给了外资“变脸”企业

南京康尼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是

一家由几名高校教师发起创办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自动门系统供应商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据公司董事长金元贵介绍,1992年公司创立之初,我国的地铁车辆自动门系统完全依赖进口。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门控制技术,一举打破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先后获得数十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价廉物美的康尼自动门很快打败了进口设备,占领了国内地铁市场。目前我国地铁车辆的国产化率已迅速提高到70%,康尼公司也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铁车辆自动门供应商。

然而康尼在进入我国高铁列车市场时,却遭遇了另一番情形。“在高铁市场,我们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招投标,有的只是形式,没有实质。”金元贵说,“我们根据高速列车的行驶特征,研发了相应的自动门系统,并通过了试运行验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高铁列车要求。可是康尼最终被淘汰出局,被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在华企业中标,理由是,康尼的门,没有在高速列车上使用过。”

“康尼公司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却无法进入本国的高铁市场。”金元贵说,“更可悲的是,在高速列车十大核心部件中,仅有自动门系统的知识产权是真正掌握在我国本土企业手中的,而康尼公司此次被淘汰出局,有关部门竟然宣布,我国高速列车的国产化率已高达70%。”

国家制定国产化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然而境外跨国公司通过在华设立独资、合资企业,轻易地以“本土企业”面目绕过了“国产化率”审查,以其积累数十年的竞争优势占领我国市场,挤占了我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空间。“这样的国产化率,于国无益。”金元贵说。

“国产化率”审查须改进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产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的急剧萎缩以及我国4万亿元投资拉动等经济振兴政策的实施,一些境外跨国公司加快在华设立合资企业,“变脸”为本土企业,从而规避我国的“国产化率”审查制度,占领我国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高端市场。

一份研究发现,被“我国高铁列车国产化率已达到70%”这一数据掩盖的事实是,由我国众多本土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自主研发的“蓝箭”、“先锋”等型号的高速列车以及高速电力机车均被束之高阁。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徐源认为,“国产化率”虚高现象值得警惕。中国加入WTO以后,既要正视国际化竞争并积极融入,也要注意引导和支持民族产业发展。如果任由外资“变脸”、蒙混过关,过分占领甚至垄断我国一些产业门类的高端市场,不仅对本土企业的成长和民族产业发展造成冲击,更会使我国相关产业链的主要利润和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境外跨国公司手中,甚至对他们形成惯性依赖。专家建议,国家应适时改进提高国产化水平的相关政策。

(《半月谈》2009年第20期 周国洪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