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杭州,“天堂”重返自行车时代?

2009-11-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免费租用自行车,市民欢迎

始于2008年“劳动节”的这项尝试,最初只是一个应急的新试验。

当时西湖边有很多个体自行车租赁,经常有游客投诉服务质量差,杭州市政府遂希望借“统一”实现规范管理。于是,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导下,一个国有独资的“公共自行车公司”成

立了。

最初的步伐是试探性的。总经理章福民回忆,2008年5月1日试运行时,只设置了61个自行车租赁点、2800辆自行车。而且繁琐的租赁手续和高发的故障率,使“租用成功率不到50%”。

此后,公共自行车公司迅速升级了租车系统。比如,之前租车,需要在租赁点的POS机上刷卡交纳押金。而升级后POS机内置在自行车架上,无论还车取车,都只要在车架上刷卡。

另外,针对市民投诉,自行车公司延长了服务时间,甚至投放了带小孩座椅的自行车。细节的完善刺激了人们的兴趣,到2009年国庆前,租赁点已扩充到1600个,单日使用人次已突破15万。

免费租用或是公共自行车广受欢迎的最重要原因。只要使用在一小时内,无需付费,“有时快到时了,使用者会到就近的服务点先还车,再租车。”

更意外的收获是,“运行近一年来很少发生偷盗现象,人为的微小损害比例为千分之五。”章福民说。这或得益于一开始就设置的先进防盗设施和视频监控。比如设计人员将自行车的颜色定为大红色和橙红色,“就是为了和普通自行车明晰分开”。

“绿色出行”前景辽阔

如今,数据统计表明,杭州公共自行车使用者,90%以上是市民或长期在杭州的外来务工者,游客不到10%。

相较于最初只是为了规范景区服务设施的初衷,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和中国太多的大城市一样,杭州在过去十年房地产和私家车双重无限制的增长后,城市交通几乎陷入寸步难行的困境。为解决交通拥堵,杭州也是靡计不施,路越建越多,越铺越复杂,从“三口五路”到“一纵三横”,到“五纵六路”,再到“两绕三纵五横”,所费以千亿计。

但这些硬件或软件上的改良,在每年以超过5万辆速度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前,犹如杯水车薪。2006年,陷入绝境的杭州一度试图调研征收“拥堵费”引来骂声一片。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成为真正救命稻草的,竟是被都市化改造抛弃多年的有碍观瞻的自行车。

高架桥上考虑建自行车专用道

此前,为改善城市形象,曾大规模地淘汰人力三轮、摩托车等“四小车”。而每一次的道路翻新,“增加的都是机动车道,为机动车让路的自行车一度被挤到了人行道上”。

但现在,在建成后基本没有非机动车道的“两绕三纵五横”路网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要求重新考虑自行车的通行问题――“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可以两者兼有,实在不行,必须保证有自行车道。”王还提出,甚至高架桥上,也考虑建自行车专用道,“否则,公共自行车骑过江很麻烦。”

公共自行车在缓解城市交通的现实需要之后,绿色出行的深意也被发掘。公共自行车出行在杭州公共交通总量中的份额已接近4%,其节能减排的作用不容小觑。

(《南方周末》10.29 吕明合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