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德刚眼中的“历史片段”

2009-11-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0月26日,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肾衰竭过世,享年89岁。唐德刚的书,如《袁氏当国》、《张学良口述历史》、《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和《晚清七十年》等在内地有很多读者。他与胡适、李宗仁、顾维钧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私交甚厚

,从他们的口中“抢救”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片段”。

落魄中胡适看不起病

唐德刚做的第一个口述史是胡适。两人在美国相遇的时候,胡适在美国过得“很辛苦”,失业、落魄、潦倒……虽然捧着一个博士头衔,英文也讲得非常流利,但由于不好意思开口求人,一直失业在家。

“胡适那时很清闲。我们在这里还组织文学社,不但胡适,林语堂也在。林语堂比胡适过得好,因为他写英文书,英文书出版拿一笔稿费,翻译成中文又拿一笔稿费,所以他过得比胡适好。胡先生那时也很可怜,他生病也没医院保险,他后来连看病都看不起。胡适跟我们这些年轻人特别熟,我会开汽车,胡适和他的小脚太太都不会开车。我替他做的事可多了,他经常打电话,说:‘德刚,过来帮帮忙!’他连搬个东西都搬不动。”

陈立夫在美国卖鸡蛋

除了胡适,唐德刚还给李宗仁、顾维钧等做过口述史。唐德刚回忆道:“给李宗仁做(口述史)跟给胡适做,完全不一样。胡适是经过现代学术训练的,哥伦比亚大学为了省钱,我和胡适讲的都是英文,打出来直接交给学校就行了。李宗仁日子比胡适好得多,他在银行存款还几十万呢。李宗仁是军人出身,文学、历史完全不懂,完全由我来扶植他。我和李宗仁谈,他讲不了英文。顾维钧的英文比胡适还厉害,我跟胡适平时还要中文聊天,顾维钧完全不讲中文,一开口就是英文,有时讲的英文单词我还不懂。”

当时,国民党高官流亡国外的有几百人,许多人都想找唐德刚做自己的口述历史,“因为美国人给钱”。

不过,给这些“高官”做口述史,哥伦比亚大学给的报酬却不一样。“美国人也知道胡适可怜,像他这样的人不能穷死在美国吧?那样就成了美国的大笑话了,所以他们一定要给胡适薪水。我跟哥伦比亚大学讲好了,给他三千块钱一年。胡适高兴死了,那时候三千是笔巨款。所以胡适和我两个人合作,他说‘你怎么着都好’,我要他签字他就签字。李宗仁一个铜板没给,他有钱。顾维钧也没给钱。”唐德刚回忆道。

“我还要提到一个人是陈立夫。陈立夫在国民党做过院长,是蒋介石的左右手,但国民党破产,台湾也讨厌他,只给他一笔路费把他赶到美国来。他后来真是吃饭都成问题。自己开了个鸡场,上饭馆卖鸡蛋,卖鸡蛋的不是他一个人啊,大家还要排队,陈立夫也要排队,卖鸡蛋的都是穷人啊,结果到最后喂鸡的饲料比鸡蛋还贵,很多卖鸡蛋的都破产了。我后来到内地听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个词,但我在北京就说,陈立夫可不够资格,他过得还不如我,我也不是陈立夫的什么人,我讲老实话嘛!”

张学良大而化之

“我跟张学良很熟,但我跟他接触后发现,这个张学良是大而化之的人,他要怎么讲就怎么讲,你不能校正他。

我说:‘汉公,这个事情靠不住啊,我知道的不是这样的。’他说:‘你知道什么!’他是少帅,我连少尉都不是,所以他说:‘你要听我的话!’我说:‘可不能听你的话,听你的话将来要出笑话的!’‘什么笑话,我讲我的故事,有什么笑话!’

几乎所有的官场要人,都是如此。他们一出来,都在替自己说话,都认为自己对。口述史并不是对方说什么我就记什么,还要查大量的资料来校正他们。”

(《深圳商报》10.30 曹凤岚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