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剧作家萎缩惊人

2009-12-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十年来,剧作家队伍迅速萎缩和跌落,许多剧作家老矣却“退而不休”,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忧虑。

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作品不能体现个人意志、作家的辛劳得不到价值认可,这是导致剧作家匮乏和流失的主要原因。

就拿颁给演员的“梅花奖”和颁给编剧的“曹禺奖”来说,每届“梅花奖”颁奖各地都抢着主

办,而“曹禺奖”却没有几个城市愿意接手。另外,“梅花奖”获得者除了获得不菲的奖金外,地方还给予每月几千元的津贴,而“曹禺奖”却几乎什么也没有。

除了待遇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外,编剧的社会地位也不高。“社会上常常不拿剧作家当作家看,中国作协会员中很少有编剧,一些文学评奖也经常把编剧排除在外。如果不对编剧的社会地位给予重新估量的话,编剧队伍将会更加萎缩。”剧作家魏明伦说。

此外,剧作家要能禁得住自己的作品被反复改动和折腾。剧作家姚远的一部话剧作品被众多人士改动N次,姚远打趣地说,干脆署名“集体创作,姚远执笔”得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院派戏剧编剧的“成活率”极低,学生毕业后基本“胜利大逃亡”。“上戏”戏文专业十多年来共培养了500名本科学生,但目前没有一人做职业编剧。

有人说,戏剧的危机实际上是编剧的危机,换句话说,只有提升戏曲编剧的社会地位,改善编剧的经济状况,大力培养中青年编剧,才能改变剧团无米下锅、剧作者无用武之地或搁笔改行的僵局,我国的戏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12.7 赵凤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