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高穴大墓初定为曹操墓

2009-12-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安阳市的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经专家研究,基本认定:此墓即为魏武王曹操高陵(陵墓)。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志》记载,曹操临死前曾颁《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而发掘的西

高穴大墓所在位置正是邺城的西边。根据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墓葬形制结构与曹操身份吻合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总长度近60米,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道是一条长39.5米的斜坡,墓室由前后室和四个侧室组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研究表明,大墓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的墓葬类似。这与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称。

另一方面,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而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出土文物中“魏武王”的铭文是直接证据

大墓虽然从魏晋时期至今屡遭盗墓贼的侵扰,但仍出土器物250余件,其中,59件刻铭石牌的发现最为重要。石牌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起着账册的作用。当中有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铭文。

专家认为,这些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是最为确切的证据,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上所刻铭文“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遗骨、画像石等成为佐证

在墓室中,还发现一男两女的人体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对男性遗骨作了常规测定:死时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的历史记载接近,初步判定为曹操遗骨。

该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残块,刻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还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等文字。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指出,这些画像石的工艺技法具有东汉时期的典型特点,而表现的故事又是东汉中晚期的内容,这些也佐证了该墓的历史年代。

目前,西高穴大墓的发掘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虽然专家基本认定此大墓就是曹操的高陵,但仍存有一些疑点。比如,曹操曾因筹集军饷而盗挖别人陵墓,所以他害怕自己墓葬被盗,民间传说他因此曾建疑冢72座。此次发掘的西高穴大墓有无可能是他按照王侯建制修筑的假墓,并在墓中放入年龄相仿的尸骨呢?这些猜测虽然并无太多根据,但需用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提供“铁的证据”,方能完全消除疑虑。

(《光明日报》12.28 李韵文)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