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里的教授不好当

2010-01-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央党校的学员不仅有高级干部,还有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几乎每位老师都“很有压力”。

课堂争论司空见惯

由于工作经历、知识背景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学员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往往有很大偏差,争议由此而生。

蔡霞教授告诉记者:“中央党校的老师

,很少能在课堂上获得一致好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岗位,同样一门课,有的学员会觉得非常好,有的根本听不懂,而来自发达地区的学员甚至会觉得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次,靳薇教授组织学员讨论艾滋病问题时,某省主管文化工作的学员提议:“将全国的艾滋病病人集中起来治疗,同时让他们从事简单的劳动,自力更生,如编织麻袋、搞缝纫等。这样,他们就不会把病传染给别人。”有来自西部某省主管卫生工作的学员反驳道:“这样的提议既不人道,也不现实。”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教学压力难以想象

“党校讲坛有纪律”,是中央党校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由于授课对象身份特殊,每位教师都必须严格地全面锤炼自己的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压力非常大。

首先是来自学员的压力。谢春涛教授说,20多年前,中央党校学员的年纪普遍较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是很多。而如今,学员越来越年轻化,硕士、博士比比皆是。有的学员甚至看过很多国外原著,对一些问题的剖析十分深刻。

严格的考评体系,同样成为党校教师无法回避的压力。目前,中央党校对教师们实行的是满分为10分的评分办法。每次课后,学员们都要拿着教务部发的教学评估表,对老师的观点阐述、教学态度等进行无记名评分。学期结束时,每位老师所得的分数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每出现一次低于9分的“教学事故”,教务部都会召集相关老师开会总结教训,讨论整改措施。

干部学员客串“老师”

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每位高、中级干部学员,都要完成“两带来”任务,即“带来一个问题”和“带来一个建议”。来自基层的一手材料和思考,极大地丰富了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

请省长学员、部长学员走上讲坛,在中央党校是常有的事。这也被视作“中央党校的特权”。2000年,身为省部班学员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被推上中央党校的讲台,为中青班的学员作题为“中国如何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的报告。学员“客串”老师的做法,深受欢迎,也成为中央党校的惯例。

“党校老师的授课方式不是开药方,而是提供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路和眼光,与学员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因此,在一些教授看来,党校教师不仅是学者,同时还要有政治家的思维。

  (邢婷文 周天勇 许陈静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