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个人立法”――公民精神演练

2010-01-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9年12月,历时一年,河南省洛阳市一家电瓶维修店店主吴公民终于草拟出《电瓶修复市场规范(征求意见稿)》。不过,当地政府法制局回应说,这个想法很好,创意不错,但是难成地方性法规(1月6日《郑州晚报》)。

虽然从吴公民所拟“法规草案”的内容来看,更适合作为一部行业自律规范,而不是地方性法规。

但无论如何,公民“个人立法”的尝试都值得赞许,至少它是一次难得的公民精神演练。

长期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形成的是一种“部门立法”的模式,其“国家立法行政化,行政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的弊端广受诟病。为了摆脱这种立法模式的束缚,各地立法机关开展了种种开门立法的尝试。从立法规划到草案制定再到公开征询社会意见,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公民个人逐步被纳入立法博弈的视野之中。但必须看到,受制于法治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匮乏现实,普通公民在整个立法博弈中的作为仍有极大拓展空间。

市民尝试“个人立法”,这样的公民精神演练正是一个锻造积极公民的过程,从参与意愿到参与能力都能在这样的演练中受益。即便此次“个人立法”未能成功,吴公民作为一个有准备者,同样能在今后的立法事务或其他公务事务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时代进步伴随着公民社会的成熟,公民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积极的公民组成。从这个意义上,吴公民的“个人立法”有理由获得肯定。

  (《北京青年报》2010.1.7 周东飞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