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国同事:差异文化追寻默契

2010-02-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逐渐壮大,中国企业中的洋面孔也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21.7万名外国人拥有在华工作许可,而今年这个数字仍在提升。

“中国同事什么都聊”

近日《中国人在办公室什么都聊》的文章作者,被同事以“你好像胖了”的

招呼吓了一跳。在中国,这样的聊天方式很可能只是表示友好。但是,很多类似话题让初来的外籍人士感到尴尬。“体重、身材、住房大小和工资多少怎么能在办公室聊天中出现呢?”

某外企总裁秘书陈文是一位有着多年留美背景的中国女孩,她的直接领导就是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说话办事都有着很典型的美国式“随意”。“一些美国企业文化也让中国员工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是工作午餐会。中国员工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在领导讲话时,员工在桌边大嚼大咽。因此,当我的老板召开工作午餐会讲话时,他很诧异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不吃饭也不喝一口水。”

“外国同事‘事儿’很多”

生物化学工程师孙伟在一家瑞典企业工作,周围环境像是一个小联合国。公司提供给员工各种饮食,刚开始孙伟还“改不掉”中国人的热情与客气,她在拿汉堡时都顺便给阿拉伯同事拿一份汉堡和饮料,但孙伟的热情屡遭拒绝,孙伟一度觉得她“不通人情”,还觉得委屈。时隔不久,与这位来自阿拉伯的同事熟络了之后,孙伟才知道,那段时间,正是阿拉伯人的“斋月”。文化上的差异着实给孙伟带来了很多困扰,她也通过身边各个国家的同事对这些国家的人做出了“片面”的判断:埃及人总迟到、西班牙人吃饭很晚、日本人有意见都不说出来、中东人总是乱摆放东西……

像孙伟这样“以偏概全”地对异国同事下结论的现象很多见:美国人比较喜欢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德国人比较遵守时间;日本企业需要员工的服从和执行;法国人喜欢按个人的方式行事,容易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产生兴趣等等。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一位专家认为,抛开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我们的同胞自身也有一定原因。虽然我们掌握了所在国的语言,但是对异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融入异国的社会圈子和公司的人文圈子,没有取得异国同事心理上的信任与接纳。

(《环球时报》2.3 李花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