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华世代积水潭

2010-03-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北京积水潭桥往东南方向走,是人人熟知的什刹海酒吧街。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方圆几十里这一片波光潋滟的水面周围,曾经是元明清三代京城何等繁华的水陆大码头和戏剧演出场所啊!紧把着积水潭桥东南角的解放军歌剧院和郭
守敬纪念馆,也许是积水潭作为“戏剧演出场”和“大码头”的仅有记忆了。

公元1292年8月,由元朝督水监郭守敬亲自勘察设计的京杭大运河大都(北京)城里河段工程开工,历时一年完工。从此,从南方来的贡赋稻米瓷器丝绸源源不断沿京杭大运河进京,不必停靠在通州张家湾,而是长驱直入直达都城中心积水潭。积水潭一时成为船只汇聚的大码头,带来了首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树,选九州之?芬”。各种宫廷和民间演出活动繁盛,积水潭一带歌台酒楼林立,宴舞之声不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在大都兴起。

元杂剧在北京最为著名的演出地点有两处:一处是西城砖塔胡同,另一处就是积水潭大码头的斜街。这个京城水路漕船大码头里,达官显要、商贾人士络绎往来,酒酣耳热之际,要艺人献唱助兴必不可少。积水潭海子的斜街上,“率多歌台酒馆”。宋?《望海潮・海子岸暮归金城坊》对此胜景有所描绘:“山含烟素,波明霞绮,西风太液池头。马似游龙,车如流水,归人何暇夷犹。丛薄拥金沟,更萧萧宫树,调弄新秋。十里烟波,几双鸥鹭两渔舟。暮云楼阁深幽,正砧杵丁东,弦管啁啾。淡淡星河,荧荧灯火,一时清景难酬。马上试冥搜,填入耆卿谱,摹写风流。明日重来柳下,携酒教名讴。”

今天的积水潭斜街已经叫“烟袋斜街”了。据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清朝居住在城北的旗人多嗜好抽旱烟,于是斜街上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烟袋斜街”因此得名。

(《人民日报》3.8 徐坤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