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城的四合院

2010-04-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院落之底蕴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四合院式建筑的雏形,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北京四合院,以一个坐落在中心的庭院作为这组建筑的中心,房子则围绕这个院子修建。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这种相对封闭的居住方式也符合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四合院的建筑构造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精华,也充分体现了节能的理念。传统四合院的墙体一般都是外面用一层好砖,里面用碎砖衬里,这样既节省材料,也可以起到防寒隔热的作用。

作为北京最典型的居住形式,四合院也因功能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种类和规格。皇宫和王府可以说是多个四合院组成的超大型四合院,不仅进数多,有跨院,而且有属于自己的花园。正房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它建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充分反映了它的威严和气派。而处在东西两侧的厢房,无论位置、朝向都处在次要位置。这种有大有小,有主有次的建筑风格,外观上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优美韵律感,但其功能的核心却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院落之结构

传统四合院中最重要的正房是坐北朝南,这与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说法相一致。而实际上正房向南主要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国处在北半球,阳光是从南面照过来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这种文化和居住上的天然契合也是西方建筑所少有的。

四合院房屋的设计一方面满足了外观审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与自然融合这一理念。比如说,四合院的院门都开在东南角上,这在风水学上的解释是,东南一个窗户,可以通天地之元气。而从建筑学的角度看,由于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明清时起,北京的水系就是从西北方的积水潭进入,再从东南方的通惠河流出。这样一来,东南角的排水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四合院的院门都会设在东南角。

除了院门,在一座四合院里,还有诸多大大小小的门。根据四合院等级和规模的不同,大门一般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如意门等,而如意门是普通百姓中用的最多的一种。门的种类尽管有所不同,但它的作用却是一样的,就是把人的活动隔成了两个空间。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影壁。绕过垂花门,就来到了四合院的内宅,连接垂花门和正房、厢房的是两边的游廊。如果赶上下雨,可以通过两边的游廊直接进入正房和厢房,因此老北京也把这条路称为走旱路。

院落之现状

四合院可以说是一部砖石写成的历史,记载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而如今,在高楼大厦的包围当中,四合院如同是一本零落的线装书,孤零零地插在了现代城市的书架上。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四合院的占地面积总计约1700多万平方米,占当时北京建筑占地面积的90%以上。到了2000年,据文物部门粗略统计,北京四合院的占地面积只剩下近300万平方米,完整的四合院已经不到两万套。大多数四合院已经成为拥挤不堪的大杂院,再加上年久失修,损毁严重,那一方体现先人传统欣赏理念和对自然的认识而建造的生活空间,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后记】:作家汪曾祺曾经用“中国盒子”来形容四合院,认为人类在这里才能感觉到大隐隐于市和天人合一的居住最高感受。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宅居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让一个人的身体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一个人良好的气质,由此可见古人对住宅重要性的认识。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我们的居住形式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尊崇自然的最高境界。

(《中国电视报》4.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