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洲战场上的华工军团

2010-05-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华工从威海登船前往法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招募了至少14.5万名中国人,组建成“华工军团”远赴欧洲战场,参与这场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其中,有近2万人被战火吞噬。

突来的优待

1917年2月,543名华工在地中海遭到德国潜艇袭击遇难。而此时,山东、天津、浙江等地的青壮年,仍然怀着出国打工赚钱的美好梦想,走向离家最近的华工招募点。在华工待发所,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种种承诺,得到了兑现:每天有新鲜的蔬菜、米饭和茶水,每周还能吃上两次肉。除此之外,他们每10天就可得到一笔小额零花钱。英、法的种种行为足以令华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在欧洲的生活,肯定还要比现在强很多。

劳工们以班为单位,由英国军官带领,在威海卫海边的沙地上,每天进行严格的队列和行军训练。当募集的人数足够装满一艘轮船,劳工们便在“离别棚”内秩序井然地列队离开,向码头进发。登船前,军需官依次读取每个劳工的号码,验明正身后兑付20元钱登船费。此时的他们根本没有觉察到――从登上轮船的那一刻起,噩梦即将开始。

艰难的历程

登上轮船后,华工们发现,住宿和饮食水平与合同规定的大相径庭。他们被封闭在一个狭窄的船舱里。潮湿、高温、再加上7米巨浪产生的颠簸,很多华工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病、死去,尸体被一具一具地丢进了海里。

坏消息还不止这些,当华工们面对茫茫无际的大海及日复一日的煎熬时,他们变得焦躁和绝望。法国军方档案记载说:少数华工因绝望而失去理智,趁夜间无人注意,投海自尽。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水陆运输,在轮船抵达英国靠岸时,幸存的华工已经疲惫不堪,身体极为虚弱。

当初英、法开始招募华工时,中国尚未参战,英、法两国与华工名义上签订的是民事合约。法国军方比较严格地履行了“华工不得干预战事”的合同条款,将绝大多数华工安排到了后方军工或民用企业工作。

但是,英招华工的境遇却令人遗憾。英国军方根本无视合约的存在,将华工按照营、连、班的军事建制编组,每周工作7天,每天10个小时。负责运送军需物资的华工,经常背运一二百斤重的弹药箱、军粮麻袋,四肢骨折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每天都在出现。

进入战区后,英招华工连最基本的人身权利都无法保障。1917年12月,华工军团第13营被派到法国东北部的阿拉斯,在战线最前沿开挖战壕。这时正值雪天,战壕里的泥浆会淹没到小腿以上。于是,英国士兵等到华工们挖好深1.8米、宽1米的战壕后,才陆续进入战壕。大批华工的腿脚因为冻伤而溃烂、又被污泥感染而面临截肢的命运。

为了安抚华工第13营,并让他们在前线继续扮演东方奴隶的角色,英军欺骗说:香烟、肉罐头和威士忌很快会敞开供应。圣诞前夕,当华工正在议论着罐头和威士忌这些圣诞礼物时,远处突然传来了轰鸣声――大量德国坦克正在快速推进。英国部队没有通知华工13营便紧急撤退了。

苦涩的付出

尽管华工为英军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但他们却仍然没有人格可言。军方管理者所推崇的华工管理方式是:要凶要狠,不要吝惜暴力。

1917年圣诞节过后,华工第13营接到命令,驰援卡勒。驻扎在卡勒的一天早上,一名华工被英国军官从厕所中强行拉出,并要罚他立正5分钟――理由是这名华工用的厕所是英国人专用的。厕所事件激起了华工的愤怒,很多精通武术的“练家子”与英方发生了肢体冲突。赶来镇压的英国军事警察声嘶力竭地威胁要将不服管教的华工送到英雄队去。

所谓英雄队,其实就是惩戒营的别称,里面有着各种令人发指的体罚手段,其中,将他们送往前线,执行自杀性任务是对付这些“硬骨头”的最终手段。有些被送进英雄队的华工,实在无法忍受虐待,又不想执行“自杀性任务”死在枪炮之下,便在营房里挖一个地洞,将自己埋进去自杀,以留下全尸。

虽然长期生活在囚笼般的英军华工营里,但朴实本分的华工们却仍然以血肉之躯忠实地服务于英国远征军。在一次战斗中,英军华工营里的一名英国军官中了毒气瘫软在地,而德军正一步步逼近,华工们竟自动将他围在中间,拿起长镐和铁铲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当援军赶来时,许多华工已经战死。遗憾的是,那个虎口逃生的英国军官并没有记录下为保护自己而死难的华工姓名,甚至连他们的编号也没记下。

(《中国电视报》4.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