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完美”的季羡林更可信

2010-05-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季羡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虽已辞世,但生前身后的是是非非似乎因为当事人的远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外界的种种猜测之下,大师之子季承写成《我和父亲季羡林》。在儿子笔下,季羡林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尽管作者“望读者能够接受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但是

毫无疑问,以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之尊,突然被人(且是其最亲之人)冠以如此评价,引起舆论哗然自然是难免的。有观点认为,季承这么做,打破了“子为父隐”、“为亲者讳”的禁忌,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伦理学。也有观点认为,“作者残忍的笔触实则包含着一颗挚爱之心,他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他也希望读者能够接受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这当然是读者的福祉”。

在国人的印象中,季羡林是一个大学者,一位可敬的长者。但这只是在学术、公共层面上,在生活和家庭领域,必须尊重季承的描述,这是其作为季羡林之子的权利。至于这种描述是否适当,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关键是季承的描述丰富了季羡林的形象,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能够让后人更好地认识、研究季老这个人。

(《深圳商报》5.19 陈才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