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歌赛民族唱法:男声趋少女声趋同

2010-06-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因诞生了彭丽媛、万山红、阎维文等一连串明星歌手,青歌赛民族唱法比赛一直备受关注,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格外醒目:进入本届大赛民族唱法个人单项决赛的30名选手中,只有6名男选手,6月15日进入20强后,排名前十有希望拿奖的男选手也只有泽旺多吉一人。相比之下,女选手虽然“阵容”强大,但风格的同质化却十分严重

学民族唱法的男歌手越来越少

作为中国独有的唱歌方法,民族唱法以其浓郁的地方音调、独特的韵味,颇受国人欢迎。郭兰英、王昆、李谷一、李双江、彭丽媛等著名歌手唱过的众多知名民歌,至今仍在流传。

进入21世纪,民歌领域突然开始“阴盛阳衰”,人们能叫得出名字的男歌手少之又少。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其实在第九届大赛中就已经出现了,第九届央视青歌赛,拿到民族唱法金奖的王宏伟,是前六位歌手中唯一一名男歌手。随后连续两届获得第二名的刘和刚,也是这两届选手中唯一进入前6名的男歌手。

为什么民族唱法的男歌手如此稀少?本届青歌赛江苏赛区评委夏冰认为,这和整个声乐教育体系的培养有直接关系。“我们一些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主要侧重于美声训练,因为学美声可以到世界上比赛;而社会上的声乐教育主要偏向通俗流行唱法,因为社会接受度高,够实惠。”他分析说,“民族唱法的女歌手起码还是众多晚会的常客,但男歌手却难有亮相机会,久而久之,学民族唱法的男学生自然越来越少。”

女选手没个性

相比之下,女选手们虽然撑起了青歌赛“多半边天”,却也遭遇了风格相似的尴尬。多场比赛下来,有评委毫不讳言自己对女选手们的失望。“技巧、情感、风格是艺术家成功的秘诀。这其中,又以情感和风格最重。比如通俗歌曲演唱,有些歌手的技巧并不高,但拥有众多的歌迷,就是以个性打动人心。但民族歌手好像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很多选手并不认为确立个人的风格非常重要,不少人以能够模仿某些人的演唱为荣。”

“现在的民族唱法比赛其实是学院派民族唱法的比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是没有民歌教育的,反而那时民歌的风格、流派很多。”多次担任青歌赛评委的词曲作家徐沛东感慨,“老师也不希望学生们都一个样,但教的却是一样的。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把这些技能量化了、归堆儿了。”

“语言决定了风格和情感。也可以说唱歌的基本功是说话。”蒋大为说,“很多孩子平时说话时字正腔圆,但是一唱歌就不是这样了。唱歌和语言是脱节的。”他认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和本民族的语言结合起来,才能唱出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北京青年报》6.16祖薇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