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

2010-07-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媒妁之约――张琼华

1912年正月十五日,20岁的郭沫若(1892~1976)奉父母之命,和四川乐山老家的张琼华(1890~1980)结婚。

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

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对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沫若心里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昏昏然只见一双三寸金莲,一对翘天的猩猩鼻孔。郭沫若在极度失望中,返身走出了洞房……张琼华从入门的第一天起,就尝到了“无夫即无主”的难处。

婚后第5天,郁郁寡欢的郭沫若便坐船去成都了。这一年的暑假他曾回家居住,但每晚都睡在厢房的长凳上,绝不和张琼华同房。这位被重重封建礼教紧紧束缚的女子,独守闺房,孝敬公婆,对郭沫若从未产生过哀怨的情绪。

异国之恋――佐藤富子

1916年8月初的一天,郭沫若从冈山来到东京。他这次到东京来,是为不久前去世的友人陈龙骥料理后事的。他来到陈龙骥曾经住过的京桥区圣路加病院,在洁白又宁静的走廊里,无意中见到了一位年轻的看护。她的身高约有1米67左右,体态丰润,皮肤白嫩。这就是佐藤富子(1895~1995)。

大约一星期前,郭沫若患病住院,陪同前来的有十多个人,也都是学生模样。佐藤富子前来看热闹,还主动和郭沫若打了招呼,郭沫若的脸刷的一下红了。

今天在走廊里,佐藤富子又遇见了他,就好像有什么缘分似的。在这位年轻的护士面前,郭沫若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混合着欣喜和艳羡,掠过了他的心头。他故作镇定地向富子说明想拿X光片的来意。

佐藤富子给郭沫若寄来X光片时,还用英文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了许多宗教上的教训。

原来富子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她生于1895年,仙台人,父亲是位牧师。在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堂毕业后,便立志献身于慈善事业,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一人从仙台来到东京,在京桥区圣路加病院当了看护。

郭沫若一遍遍读着富子的来信,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带着苦味的甜蜜。既在国内饱受包办婚姻之苦,又在异邦备受欺侮之痛,这时的郭沫若得到了这样一位日本女子的尊重、同情与爱怜,恰如在苦难中遇着了圣母玛丽亚,万分感动。

郭沫若当即给佐藤富子回信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丽亚那样的心情,我爱上了您。”

几天以后,佐藤富子读罢郭沫若的来信之后,禁不住笑起来了,心想:“这是情书啊!爱上了我真是奇怪,不过,他是一个可爱的学生,好男子……”

东京到冈山,岁相隔千里之遥,但隔不断一位中国留学生和一位日本姑娘的绵绵情思。从那以后,郭沫若和佐藤富子每个星期要通上三四封信。

转眼到了年假,郭沫若再次来到东京。他要和佐藤富子商量一件大事:“我以为你既矢志在献身事业上,只充任一个看护妇,未免不能充分地达到目的。我劝你改进女医学校,我可以把我一人的官费来做两人使用。”

郭沫若注视着佐藤富子,把他心中蕴蓄已久的话鼓足勇气说了出来:“市谷的女医学校每年3月招生,时间紧迫,病院里整天忙碌不休,没有准备的余暇。我看你索性把病院生活早早牺牲了,同我到冈山同居,一面从事准备,好不好?”佐藤富子答应了郭沫若的要求。

郭沫若得到了佐藤富子的爱情,多年来心中无限大的缺陷,终于得到弥补。他给她取了个圣洁的名字:安娜。

这时,郭沫若面临着两难处境。和安娜的自由结合,尤其是提出要和张琼华离婚,让他备受家长的斥责。郭沫若想到父母都老了,张琼华又是旧式脑筋,考虑再三,最后他决定永远和家庭疏远。直到安娜生了长子以后,郭沫若的父母才承认了安娜的存在。

忘年之交――于立群

好像是命运的安排,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便通过林林的介绍与小他24岁的于立群(1916~1979)相识了。

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仅仅20来岁,梳两条小辫,穿一身蓝布衣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就和乡下姑娘那样。作为一个女演员,她在电影界已经能够自立,却丝毫没有感染到时髦气息。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

郭沫若之所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日本期间曾结识了天津《大公报》驻东京的女记者于立忱,并一度与之过从甚密。1937年于立忱回到上海后自缢身亡。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郭沫若从她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又飞回到他身边。

于立群于11月26日离开上海去香港。郭沫若第二天也乘法国邮船秘密离开上海赴香港。但是为了保密起见,他没有告诉于立群。所以,当于立群在香港见到郭沫若时,真是有些出乎意外。在此期间,郭沫若和于立群由相敬而相爱。

12月6日郭沫若与于立群等人又乘船到达广州。以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辑的《救亡日报》于1938年在广州正式复刊。

郭沫若来广州后住在新亚酒楼。元旦这天,他突然接到来电,让他去武汉一趟。于立群本来就打算去武汉再转陕北的,为了结伴同行,她便与其他朋友分开,搬进了新亚酒楼与郭沫若同居。

新亚酒楼,成了于立群生活中的一个新起点,而对郭沫若来说,则意味着他在婚姻史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于立群出生于官宦人家。受到家庭的熏陶,她喜爱书法,能悬肘写一手黑顿顿的正宗大颜字。她性格文雅娴静,住在新亚酒楼里整天只是不声不响地读书写字。笔能达意,墨能通情。郭沫若和于立群跨过了年龄和经历的差距,两个人的感情像墨汁一样浓得化不开了,1939年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

  (《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桑逢康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