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05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72位烈士的遗体被葬于黄花岗。因此,史称“黄花岗起义”。

    筹备广州起义

    1904年,清政府着手改革军制,聘用德国教习,组建新军。新军装备新式武器,采用严格的征兵标准和西法训练,军官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担任。

    倪映典,安徽人,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广州新军排长,是同盟会安插在广州新军中的革命代表,他和赵声发展了3000多名会员,引起了协统(旅长)张哲培的警觉。

    1910年正月初三,倪映典带兵冲人炮兵一营,打死了管带,宣布起义。但两广总督梁树勋早有准备,分三路围攻起义军。两军在广州东门茶亭对峙,清军提出谈判,当倪映典起身上前时,当场被杀,年仅26岁。

    这是一次虽败犹胜的起义,黄兴从此对新军寄予厚望。5月13日,黄兴给孙中山去函,详陈了自己的计划。6月7日,黄兴由香港秘密抵达东京。10日,孙中山也由檀香山到达横滨。黄兴由东京赶到横滨迎接。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

    1911年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司令。

    血战广州城

    就在统筹部开会当天(4月8日),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在广州东门外开枪击毙了广州将军孚琦,后被捕就义,同时吴镜运炸药被捕,广州全城戒严。美洲的款项也迟迟未到,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4月23日,黄兴留下了一封写给孙中山的绝命书后,由香港潜入广州。

    黄兴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了起义指挥部,决定于26日举义。

    这是一次倾全党之力准备的起义,动员人数之多,筹集款项之巨,前所未有。大量军火历尽千难万险从各地买来运入城内,同盟会中不少女会员假装办婚礼,将武器藏在嫁妆里,大摇大摆地运到目的地。

    黄兴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点半,黄花岗起义打响。黄兴带领自己这一路“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足踩黑面胶鞋,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负隅顽抗,革命军击毙卫队营长,冲入督署。

    随后,黄兴把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黄兴率领十多人冲出了总督衙门,刚走到东辕门外,正巧碰上水师提督李淮的亲兵卫队,两军相距仅50米。当时,林时爽听说李淮部队内有自己人,上前高呼,不料被敌人一枪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另外一路,由喻培伦率领70多人进攻总督衙门西北的督练公所,途中遇到防勇,不能前进,乃绕道攻督练公所背面的观音山,准备先夺取制高点,再居高临下俯攻。战至深夜12点,喻培伦见寡不敌众,退至一个米店里。清军放火烧店,起义军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徐维扬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激战,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俘获。

    起义打响后,陈炯明、胡毅生临阵撤离,冲锋陷阵的只有黄兴这一路100多人,其余三路都没动静。原计划起义一开始,广州新军便立即响应。但后来得知,新军准备响应时,发现一发子弹都没有,而且营房四周,严阵以待的清军正把枪炮对准了他们。新军起义的计划泡汤。

    浩气长存黄花岗

    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下令,街上只要有穿洋装、剪短发的人,就立即抓来审讯。革命党人在这种情况下,纷纷躲避各地,连党人的家属也不敢出来认尸。此时,一个叫潘达微的人,走进了历史。

    潘达微的父亲做过一品武官,解甲归田后在广州是大户之家。潘达微通过父亲的关系,周旋于朝廷要员之间,并利用自己是《平民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处奔走,终于通过当地慈善机构善堂,冒死向清政府领回了被处决者的遗体,又一一收敛了暴露于街市的烈士遗体。

    潘达微一共收敛了72具烈士遗体(实际牺牲86人),用自己的房产做抵押,买了东郊白云山下的一块荒地红花岗,将72位革命志士合葬在了那里。潘达微觉得红花太娇弱,就将这片墓地改名为黄花岗,用黄花来象征烈士们不屈的革命精神,黄花岗由此而得名并流传开来。

    (《文史参考》2011年第8期 吕峥)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