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

    张伯驹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生于富贵之家,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从30岁起收藏中国古代书画,起初仅为个人爱好,随着对书画研究的深入,他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张伯驹,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他的这两个号都因其收藏的两幅字画而起,而这两幅字画都与北京一个地点有着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弓弦胡同1号。

    张伯驹的收藏经历起源于1927年,这一年张伯驹无意中来到琉璃厂,在一家古玩店,他看到了一件用柳法书写的横幅——“丛碧山房”。经过仔细查看,他发现这件书法作品竟然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惊喜之后,张伯驹决定买下此字。回到家中,张伯驹越看越爱,更喜“丛碧”二字,便将自己的居所弓弦胡同1号也命名为“丛碧山房”。

    在张伯驹收藏的书画中,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是其中极品,堪称国宝,也正是为了这幅《游春图》,张伯驹变卖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1号的豪宅。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被俘,混乱中他所携带的大批字画散失民间。北京古董商马霁川等人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溥仪遗落的精品字画,其中就有这幅《游春图》。

    张伯驹得到消息后,异常着急,他怕这件重要国宝被卖到国外,赶忙拜见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想让故宫博物院收藏此画。但马衡院长表示,故宫连日常维护的经费尚且不足,实在没有能力收购。无奈之下,张伯驹决定自己解决此事。张伯驹与马霁川等人接洽,起初他们索价800两黄金,张伯驹不久前刚用110两黄金收藏了范仲淹的《道服赞》,他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黄金。经过中间人马保山不断斡旋,马霁川等人最终同意以220两黄金的价格让给张伯驹(《游春图》的价格有多种说法,一说为220两黄金,一说为240两黄金,一说为170两黄金)。但是即使是220两黄金,张伯驹也拿不出来。张伯驹说:“时余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因售出所居房产付款,将卷收归。”最终,张伯驹决定将自己弓弦胡同的宅院卖掉,以筹得画款。

    弓弦胡同1号是张伯驹最喜爱的宅院,原为晚清大太监李莲英的住所,占地15亩,是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的。这里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游廊婉转,果树葱郁,花草繁茂。据说慈禧太后还曾亲来此地,并对宅院大加称赞。

    听闻张伯驹为了收藏《游春图》要卖掉这所宅院,很多人都为张伯驹不遗余力抢救国宝的精神所感动。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知道此事后,决定以2.1万美元买下此宅。最终张伯驹如愿以偿,购得了《游春图》。

    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伯驹夫妇陆续将收藏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其捐献的传世墨迹中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的陆机的《平复帖》、距今1400多年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

    解放后,弓弦胡同1号院成为北京图书馆的宿舍。上世纪70年代中期,1号院被拆除,盖起了楼房。

    弓弦胡同1965年并入到大柺棒胡同,据老居民张阿姨说,她1964年搬到弓弦胡同1号,院子里有假山、游廊,还有亭子,非常漂亮。住在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这座宅院是张伯驹旧宅,故称它为“张家花园”。

    (《北京青年报》7.20 尹玉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古代柬埔寨的文明交汇图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