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民国旗袍的“进化史”
 https://www.gmw.cn 2012-03-24 17:03:34 来源:文摘报

    清代旗女的旗袍,等级分明,制度浩繁。而民国旗袍的出现,将中国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抛于脑后。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上世纪20年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西方的审美情趣中的曲线之美,引发了旗袍式样的变革。旗袍在长短、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展开“较量”。

    到1929年,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1931年后旗袍又流行变长,下摆下垂。同时,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竟有了无领旗袍。

    旗袍开衩也越来越高。起初,旗袍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以1934年为最高,乃至到达臀部,而后又逐渐降低了。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当时的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以“有伤风化”为由,下令禁止妇女穿旗袍。有时,他在街头看到年轻女子穿旗袍,便会紧皱眉头,双眼紧闭,甚至双手掩目,转过身去,以示自己“非礼勿视”。

    也就在这个时期,旗袍的“九翘三弯”:头、肩、胸、颈、腰、腿、臀及手足“九翘”,配之以领、衣襟、衣角的“三弯”,几成定型。旗袍逐渐成了各年龄段、各阶层都能接受的主流服饰。

    (《北京日报》3.14 杨林)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