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土楼村落里的石旗杆
 https://www.gmw.cn 2012-04-14 21:44:29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因有土楼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活气息。位于福建省南靖县的塔下村则尤其与众不同,她不仅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单体建筑,又有鳞次栉比的楼群景观,更难得的是,一条恰似从天而降的溪水穿村而过,赋予了塔下村无与伦比的灵气。

    客家土楼的最大特点是其“封闭性”,一座圆形或是方形的楼,一般只在正面开一道门,楼内住户进出均要经过此门。楼中心一般是一个公共院落,建筑内部则以卧室为主,环绕围拢、向心而建。这种建筑样式体现了当地人的家族凝聚力,同时,也展示出明确的内外有别的社会关系网,让土楼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保守、封闭的象征。

    但塔下村由于有了水的存在,获得了颇为开放式的特征。虽然溪水如银链一般把村子一分为二,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因为有水必然有桥,有桥就有了连接和沟通的场所,于是居民有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塔下村的地标建筑是张氏家庙“德远堂”。明朝宣德年间,张氏的祖先定居塔下,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家族基业。明朝后期,为纪念祖先,张氏族人在村东修建起家庙,命名“德远堂”。德远堂背靠一座突起的草丘,草丘背后是风水林。家庙门前是一湾池塘,池塘外沿呈半圆形树立着24座石旗杆,象征着张氏一族显赫的家族史。

    石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如果一座家庙面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一族的子弟才俊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

    塔下村的石旗杆一共有24座,高度均在10米以上,一座座威风的旗杆显示着张姓子弟的诗书传家之风。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竖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竖立了10座。

    据当地人介绍,石旗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的年代,旗杆主人的身份、辈序、姓名;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他的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坐狮。旗杆主人的故事也丰富多彩,大部分旗杆是一人一杆,但也有两人甚至三人同立一杆的。

    德远堂的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句:“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我想,正是因为塔下村的居民继承了这种“诗书济世、忠厚传家”的精神,塔下村的建筑才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3.30 燕海鸣)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