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科研拆迁”为哪般
 https://www.gmw.cn 2012-04-19 21:35:47 来源:文摘报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进行旧区改造,各地不同程度地上演着房屋“拆迁”运动。在学术界,也有这样一种类似的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科技创新拆迁”现象,简称为“科研拆迁”。

    如房屋拆迁一样,“科研拆迁”也存在“推倒重来”、“异地重建”的现象。为了取得立项、获得更多资助,一些科研工作人员脱离研究第一线,穿梭于各种项目评审活动。在巨额立项资助的诱惑下,不管是不是有前期成果、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研究专长,拿出一副大小通吃的架势,不惜放弃以前的研究积累,转而投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

    需要积累的科研创新活动,往往因为地基不牢或研究领域转换过快,而导致老问题研究断层,新问题又把握不深、把握不透,造成对科研资源的重复浪费,进而破坏整个科研创新工作的增量积累,危害大矣!

    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原有科研体制对于建立科研事业基础、服务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世界科技发展大潮汹涌澎湃、国与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背景下,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决定了在科研目的、科研任务发生变化的新背景下,科研机制也要进行系统调整。

    应该如何解决科技创新中的“拆迁”问题呢?

    首先,要理顺和调整现有科研体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的科研结构。今天,我国科研体制仍然不能说已经完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不断调整并逐步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宜的科研体制。

    二是要改革科技创新工作评价体制,全程监督和管理科研工作。科技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关系不顺,是导致“科研拆迁”现象的直接原因,因而必须改革现有科技创新评价和管理制度。适时考虑科技经费分配与评价职能相分离,建立一个独立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为科研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

    除此以外,还应全面推进学术道德环境、创新环境、诚信文化环境建设。

    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科研,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和积累。当下科技创新的“拆迁”现象,显然与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精神相悖。

    (《光明日报》4.16 周科朝)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