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同舟共济
 https://www.gmw.cn 2012-12-08 15:17:09 来源:文摘报

    《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认为是一幅展现盛世景象的绘画,如今,这一观点被颠覆。本文作者认为,《清明上河图》不是对盛世的颂扬,而是在社会改革和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时,在民情低迷的社会环境中,官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体现。

    《清明上河图》不是对盛世的颂扬

    从美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件作品的中心往往表达了主题。《清明上河图》的中心部分表现的是当一条船正在逆流通过虹桥时,在急流中失控。但是无论是桥上、河边的过往行人,还是船上的男女老少,众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努力控制局面。

    多年来,许多学者为画中没出现任何欢庆场面而困惑的原因,在于误解本画为“欢庆盛世”的颂扬作品。笔者认为《清明上河图》不是对盛世的颂扬,而是表现了由于社会改革和自然灾害导致了社会动荡,在民情低迷的社会环境中,同舟共济、面对逆境的场景。更重要的是,作品所采用的写实手段是一个看似直面的叙述方式,实际是间接地向特定的观者群表达政府体恤下民并与子民同舟共济,以渡难关。

    《清明上河图》的风格、手法远不同于徽宗朝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宣和体”。所谓的“宣和体”是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工致富丽、精确生动,在刻画上强调画工的法度,色彩上强调明丽、典雅、富贵,极大程度地体现出以艺术显示宫廷之壮丽气韵的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以现实再现为表象,表现了对平民风俗、情愫深含体惜之情的《清明上河图》,都不可能是徽宗时期“宣和体”盛行时的产物。而且,在宣政年间,无法找到与之相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所以,从风格到内容,本画更应该是11世纪中期神宗年间经历了王安石变法以来种种社会波折和社会批评后,以最委婉的手法为神宗朝的作为进行申辩的作品。

    因此,《清明上河图》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俗画,而是以强调市庶俚俗、为宫廷政治所用的风俗画,是以画指事、以画论世的典范。

    《流民图》与向经之死

    近1000年来,《向氏评论图画记》被公认是惟一记载并知晓《清明上河图》和画家张择端的记录。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除了向氏之外的北宋所有文人雅士、公私画录以及正史野史等都对这件作品讳莫如深?

    《清明上河图》可能与郑侠呈上的《流民图》有着极大的关系。郑侠上《流民图》的原因是:“人主居深宫或不知民间疾苦,乃画图并进。”但是,《清明上河图》自始至终,都强调了“人主”虽居深宫,但深知民间疾苦,而且将民间疾苦作为他的动力以及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理由。

    郑侠呈上《流民图》之后不久即受到严厉处分,主要原因是郑侠犯了僭越罪,即没通过逐级上报的正常程序,将他的奏折呈上给神宗皇帝。相反,郑侠擅自动用只有在十万火急的军事情况下才使用的手法,将《流民图》呈报给了神宗皇帝。这是欺君之罪,问罪是一定的。

    熙宁七年,神宗皇帝收到《流民图》,第二天就下令暂时罢免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18项法令。但是事过之后,神宗痛定思痛,召来王安石询问,究竟是什么人在郑侠背后唆使这个小吏如此胆大妄为。神宗决定要找出郑侠的后台,以便加倍严厉打击反对变法的人和对变法持有异议的人。冯京等老臣相继受到郑侠一事的牵连,郑侠本人则被流放回福建。

    由于郑侠直言“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所以王安石极希望追究个水落石出,因此他不无挑唆地试图以激将法说服神宗:“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向经乃是向皇后的父亲,而曹佾则是北宋初年大将曹彬的孙子、仁宗朝曹皇后的弟弟。当王安石将矛头直指两位皇后时,神宗皇帝必须有所应对。自有宋一代,后妃参政的问题一向敏感,但曹皇后垂帘听政已是既成事实,仁宗驾崩之际,曹后表现镇定,对仁宗死讯秘而不宣,只令两府大臣黎明入宫,并叫人”三更令进粥,四更再召医,制造仁宗尚在人世的假象,使英宗顺利登位。曹皇后垂帘听政一年多,大权在握,却对娘家亲属及左右臣仆要求特别严格,丝毫照顾都不给,更不准曹家人随便出入宫禁。曹家人也都能深刻领会她的良苦用心,人人争气,奉公守法,为其他人做出了好榜样。

    虽然神宗皇帝无权对曹皇后的弟弟曹佾加以责斥,但是却可以对自己的岳父向经发难,以表明自己恪守祖宗家法,不允许外戚介入朝政。更何况王安石以实例谴责外戚种种作为,引发了众官民的不满之情。所以,在面对郑侠严苛批评的关头,神宗面见皇太后时,不免气急恼怒并且迁怒于太皇太后和皇后。据《宋史》记载,熙宁七年秋天,郑侠事件之后不久,向经被派“出知青州”。这次贬其为地方官的原因在于回避王安石所批评的外戚干预朝政,所以无论岳父向经是否参与郑侠上《流民图》一事,都已经没有关系,重点在于神宗找到了一个既“修人事”又不至于引起朝野“人情咨怨”的处理方式。

    我们无法得知向经的心情,也无法了解向皇后的想法,更无法得知神宗如何给向皇后解释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但是从《宋史》的记述中可以得知,神宗皇帝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向家补偿,送行排场很大。谨言慎行的向经绝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件事情牵连,更没料到会成为神宗安抚人心的替罪羊。

    向经这次青州之行不但是痛苦的,更是国丈向经的永诀之旅。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不可能不影响向皇后在宫中的地位、皇后和神宗的关系。遭到这样沉重的打击,加之长途旅行颠簸,向经到了青州后,“未逾岁,得疾还”。但是已经太晚了,启程后还没走完全程的三分之一,更没等他回到开封的家人面前,向经就“卒于淄州,年五十四”。神宗“诏内侍迎其丧,皇后出哭于新昌第。丧至,庆寿、宝慈宫交遣渴者予菁,后临于国门之外。……葬三日,后临于墓下,赐篆碑首曰:‘忠勤懿戚’。”作为对向经的评价,“忠勤懿戚”充分地体现了神宗皇帝的忏悔之心——认可向经为忠心耿耿、勤勉努力的“懿戚”,皇上女眷的亲戚。由于向经的女儿向皇后以大局为重,以社稷为重,才得以保证了这个悲剧没有演绎成更大的宫廷事件。

    史书上没有直接记载神宗皇帝对向经之死的态度,但是在《流民图》事件导致向经去世之后,神宗对曹皇后的弟弟曹佾百般恩宠,从这点看来,或许能说明神宗的懊悔之情。但是,无论神宗如何尊宠曹佾,向经都已经不在了。

    宫廷事件调解剂

    《清明上河图》的成画时间极有可能在向经赴任青州之后。或许向氏家族深深感到图像的功能被小吏郑侠在神宗面前运用到出神入化、颠覆乾坤的地步,所以,缓解《流民图》给神宗皇帝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家庭的痛苦,成为当务之急。

    本来就不同意改革的向皇后,并没有对王安石因迁怒而导致她父亲客死旅途作出任何负面的表示。相反,很可能正是这时,正当神宗处在家庭内部的忧伤和社会强烈批评“下责躬诏求言”的关头,以向皇后为首的向家找到张择端,请他以委婉的图像方式作《清明上河图》,以此一方面安慰神宗,另一方面向他证明京城的经济和物资丰盛依然如故,虽有贫富差距和新法所带来的弊病,但是宋朝在神宗的统治下依然是一个清明世界。同时,向氏家族也以这件作品澄清自己与郑侠毫无瓜葛,堂堂神宗的后族一来不会借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之手来攻击神宗,二来在艺术上绝不会屈尊起用画《流民图》的不入流画家。更重要的是,《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船上包括妇孺在内的全体人员在危难中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帮助神宗渡过难关,表达了对神宗治世、惜民思想的赞美。

    向经的亡故,使神宗皇帝重新认识了向皇后一家。虽然我们无从得知《清明上河图》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至少这件作品被深深地珍藏在宫里,成为宫廷事件的调解剂。但同时,由于事情的复杂性,谁也不希望再重提旧话,以免产生更多的枝节。

    从前述种种宫内复杂的关系看,只有当这件作品的背后是向皇后一家时,才能够相对合理地解释为什么除了《向氏评论图画记》以外,宋代没有任何官方和民间对于这件作品的记载。《清明上河图》也表明向家在宫廷中地位的稳固,以及以绝对优势掌管神宗身后一切宫中事宜的地位。神宗英年早逝后,向皇后成为皇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年幼的哲宗。向皇后垂帘听政后,立即重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变法全盘推翻。哲宗病故后,向皇后亲手在哲宗的兄弟中挑选端王赵佶接手北宋王朝,但这一次,向皇后没有继续垂帘听政,而是很快撒手人寰。

    (《同舟共济》曹星原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