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儒家文化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https://www.gmw.cn 2013-01-10 14:34:57 来源:文摘报

    自从晚清东西文化和传统大规模接触之后,中国的思想家和知识人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探寻两者的差异性和普遍性。为了论证文化的特殊性,就把儒家说成是特殊主义者;为了论证传统国家对于人民的权威,就将儒家变成强权主义者。与其说这是对儒家的辩护,不如说是对儒家的颠覆。

    儒家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用孟子的话说是“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儒家主张“和而不同”,也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前提。但儒家同时也认识到了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多元性和共识之间的关系。《周易·系辞传下》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宋明道学家说的“理一分殊”,既承认普遍性,也承认差异性,都恰当地处理了一与多、共识与多元、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儒家传统和资源如何对当代的中国人和世界作出贡献,依赖于我们对它的深度观察。在儒家思想和学说中,它的仁爱精神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体现了这方面内容。仁爱本质上是普遍同情,而儒家始终把“反求诸己”和“不尤人”作为修身的中心,同样是尊重他人。儒家“天人合一”和“万物一体”思想,有机主义和整体主义世界观,教导人类要学会同万物相处,善待作为自然的他者。

    儒家始终把人的尊严和价值放在人的道德自觉和人格境界层面上,从不以身份地位来衡量人的优越性,凡人与圣人的差别只在于学与不学。儒家的“礼”虽然注重区分人类事务中的“差异性”,其许多礼仪规定了“差别待遇”,但不能说这是在主张等级制和人类的不平等,即便在现代社会的多数礼仪活动中,人们所受到的礼遇不也是很不一样吗?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31 王中江)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