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史海钩沉
民国女校长杨荫榆
 https://www.gmw.cn 2013-02-26 15:46:36 来源:文摘报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让她身败名裂,甚至使人们忽略了她在抗战时期的壮烈义举……

    在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不幸的婚姻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年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作家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描绘了其三姑母杨荫榆鲜为人知的婚姻生活:

    “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窝,……她不令人感到美,可是也不能算丑。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底细。据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

    杨荫榆为反抗夫家,曾多次躲到娘家,但都被厉害的婆婆派人硬接了回去。最终,被逼无奈的杨荫榆不再示弱,和夫家彻底断绝关系。由于没能给夫家生儿育女,她甚至被人骂为“灭门妇”。

    据杨绛推算,杨荫榆与夫家决裂时不过才18岁。也许是短暂而不幸的婚姻早早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不通融,当时,人皆对她敬而远之。

    “驱羊(杨)运动”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但她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讽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实达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明令停办女实达,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平心而论,在安稳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糟。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对她连应有的尊重都谈不上。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实达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弄得杨荫榆处境狼狈。

    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

    斥敌抗日被杀害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当时,杨荫榆居住在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

    如此一来,附近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为敌酋所乐见,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双方发生激烈对抗。

    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使诡计骗杨荫榆到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寒冷的河水里。此后他们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新华每日电讯》2.1 王开林)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