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故而知新•郑麟相衡珍藏

2010-01-07 13:53:00 来源:博览群书 ○吴兴文 我有话说

2008年8月,趁参加上海书展之便,我又到福州路社科书店四楼古旧书店淘书,和开业第一天来时,面貌已大不相同,存活不到几家。也许是冲着和其中一两位店主叙旧吧!意外地获得郑麟著《中国古籍校读新论》(1947年8月,上海
世界书局初版),书名页正下方盖有两行蓝字“上海图书馆藏书・资0547”。多年来对他的一知半解,总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后又上百度搜索,得知:“郑麟,字相衡,广东潮州人。20世纪初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26年,清华政治系成立,甫创之时,系里仅四位教授,郑即其中之一。”有趣的是,他为什么于1946年后开始主持《英译中国古典丛书》?《中国古籍校读新论》的附录《西汉所传春秋战国遗籍目录》指出,他是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及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所著录西汉所传称为春秋战国时人著作之今存及有辑本者为限,都凡一百零二种……”为《英译中国古典丛书》的内容。“所附清代以来注本辑本目录,即此丛书据以英译之参考书”。可谓具有乾嘉学派的遗风,但又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法,分成史传类、哲学宗教类、社会科学类、应用技术类和文学类,颇符合其“温故而知新・郑麟相衡珍藏”(见封面)藏书票的内涵。他珍藏的不只是书,还有他自创的一套学术体系。

在淘到关祖章藏书票的同时,我有一套三册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版的精装书,每本都贴上一款“相衡郑麟藏书之章”(见图)的藏书票。俨然一款藏书印。但因没有留下其它的文字纪录,始终存疑搁置一边。2004年9月25日,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藏书票展览”时,设有“中国早期藏书票”专题;其中北京收藏家国槐提供了此款,但是尺寸比我的小一半,可见这款藏书票至少有两种尺寸。

两年后的三月我到上海,陆灏翻出他十几年前古书店帮他从旧书堆里淘到的十几款藏书票,让我任意挑选,才得到了这一款“温故而知新・郑麟相衡珍藏”。画面中央的黑色反白的图案,是中国文人喜欢的几株修竹,右上方有行字“温故而知新”,左下方也有行字“郑麟相衡珍藏”。除了那两行字,以及底下有“EX LIBRIS CHENG LIN”一行字,其余的周边环绕梅花的图案。两款藏书票合起来看,可见他不因为出国留学,而流失掉自己的文化,同时是一个雅致的知识分子,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在出版《中国古籍校读新论》之前,他已经英译出版《老子》、《燕丹子》和《孙子兵法》等书,还有杨家骆的《四库大辞典》。只是杨家骆后来去台湾,继续其著书与主编的工作,而我们至今不知郑麟的《英译中国古典丛书》到底完成了多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