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索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术长卷

2010-02-07 18:56:00 来源:博览群书 田卫疆 我有话说

为推进国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展示新疆文化建设和学术事业发展的全貌,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10月推出大型学术系列《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卷)。作为精心组编的“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宏篇巨著,这套丛书从整体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和研究水准,无疑是我国出版、学术界同仁共

同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西方学术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19世纪前后中国西北广大地区考古新发现的启示,同时也昭示着人们对中国丝绸,亦即其经济活动在东西方关系中显著作用的认可。这一概念虽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同,但是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探索研究主导权为西方话语所控制。显然,在那个连国土主权都无法自保的时代,根本不可能进行对文化遗产的安全防护和研究工作。所以,我国文化界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探索起步虽早,但真正取得进展,并获得累累硕果则是在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发展,新疆人民出版社适时地推出的这套20卷本“丝绸之路”研究的皇皇巨著,即是该领域学术话语权转化的有力证明,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充分肯定。

在众人公认的连绵壮观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我国新疆地区无疑是其中最为漫长艰险的路段,高山巍岭,沙海荒原,皆留下了体现古代东西交流的“丝绸之路”的印迹。事实证明,古代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不仅受到东西方的深刻影响,而且其本身也曾对我国古老的文化,以及周边各国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区位还使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文化多样性迄今依然构成该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故谈论“丝绸之路”若缺少这一段逸闻佳话,那将是不完整的。所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汇集国内这方面相关专家学者的成果,出版这样一套大型的专题系列学术专著不仅是题中之义,体现了编者对“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其内涵的深刻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中国建立60年后,长久偏居祖国西北边疆的新疆地区在科学文化事业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和扩散从一定意义上远远超出最初人们对它限定的物质或器物方面的狭窄认识,实际上已经演化并上升到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层面。20世纪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丝绸之路”定性为“对话之路”,并得到中外学界的共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充分贯穿了“文明交流”的真谛,各卷内容都在充分吸收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量精确而具有说服力的文献、考古资料,大视野、多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外延,极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以往“丝绸之路”探索范围。将“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当今国际范围内“丝绸之路”热的出现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全球化大势下,社会各界对东西两大文明系统之间交流联系的瞩目和期待。为此,编委会在丛书内容方面颇下功力,《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卷)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丝绸之路”研究的诸多方面,从多个学科领域呈现了“丝绸之路”的博大精深和广泛内容。我们还注意到,丛书各卷的作者多为近年来活跃在相关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所著内容均为他们的厚积薄发之作。例如盖山林的岩画研究,韩康信的古代西域人种研究,王炳华的新疆考古研究,王博的新疆石人研究,仲高的西域艺术研究、李进新的新疆宗教史研究、薛宗正的北庭史地研究等,皆独具学科特点,位列学界前茅。而且各卷在关注学科完整性的同时,皆突出了问题意识,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进步。

该丛书还提供了许多中国境内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书材料,例如最新调查的岩画材料和新出土的吐鲁番文书等。

可以说,这套丛书多角度勾勒出一幅“丝绸之路”数千年历史演变的雄壮画卷,此间“丝绸之路”的社会政治演变,民族的分布和迁徙,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演进变衍,诸多民族对中西关系发展的显著作用,书里也都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这是一部国内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专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所谓“学术长卷”实不为过。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具有浓重的新疆本地特色。这不仅表现在各卷的作者多为新疆本地学者,或与新疆有一定情结,还表现在其内容设计方面也集中强调了新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演进过程中承负的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讨。

众所周知,新疆地处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的中段东部,扼守东西交通要冲,曾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后,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此历朝各代都在此建官立制,实施管辖,并大兴“屯垦戍边”、拓展交通、修筑驿站,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丝绸之路”同时还成为沟通内地与新疆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和农业生产技术输入该地再传入西方,而西方地区的珍珠、香料和毛织品等则经过这里流入中原地区,丝绸贸易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推动了新疆本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丝绸之路”还是巩固和加强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的重要措施。它对于保证西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促进新疆各族与中原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丛书中各卷几乎都涉及到对新疆历史文化问题的研讨,其中对于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种族和民族集团演变过程的探讨,对于新中国建立后大量新出土文物的具列梳理,对于新疆古代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类型的深入分析,如龟兹、吐鲁番、伊犁等古代文化的关注研究,以及对于中原诸朝历代经营新疆,包括各种屯田举措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新疆社会发展贡献的科学评价等,多有前人未发之新论,读来发人沉思。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出版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空白,也开辟了新疆历史著述中的新天地。它必将为正确阐述和宣传新疆的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的演变史,以及推进新疆学术事业的发展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探索中,各卷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就一些“丝绸之路”研究中易于混淆的史实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诸如各民族的族源问题、社会形态问题、屯田戍边问题,以及古代新疆与内地的关系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学术立场,为正确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和实践。这些观点和成果对于社会各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丝绸之路”的概貌,特别是新疆的历史和现状多有裨益。

通过《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系统阐述和深入研究,使一个立体的新疆历史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这将极大程度上推进人们对新疆在“丝绸之路”演进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对历史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样,新疆各族聚居共存、互助友好,共创中华文明历史辉煌的真实场景,也将更加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祖国西北边疆的开发者、建设者、保卫者,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中对这些理念和观点的诠释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阐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促进各族民众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将给人们准确认识和全面了解新疆地区的历史演变和规律,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准确阐述和大力宣传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以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方兴未艾的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推出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虽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它在国内却是先行者,而且毕竟给后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继续前行的平台,并已做出了符合这个时代学术水准的贡献。希望新疆人民出版社能够以此为起点,今后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真正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品牌。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编辑 王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